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课堂实录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王星辉  日期/2015-11-10  浏览/58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授课人:王星辉

 

班级:临武六中1516班

 

时间:2015年10月27日下午第六节

 

课前热身:《欢迎歌》

 

真正高兴地见到你,满心欢喜地欢迎你,欢迎,欢迎,我们欢迎你!

 

一、导入

 

师:同学们,哪些景物最能象征秋天、代表秋天?

 

生1:弯弯的镰刀

 

生2:红红的枫叶林

 

生3:丰收的果园

 

生4:金色的田野

 

生5:金灿灿的菜园

 

师:那么,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呢?请用“秋天是……秋天是……秋天是”的样式说什么是秋天。

 

生1: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生2:秋天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秋天是一副绚烂的图画,秋天是一支神奇的画笔。

 

生3:秋天是可爱的朋友,秋天是可敬的老师,秋天是可亲的母亲。

 

生4:秋天是金色的落叶随风起舞,秋天是肥硕的瓜果遍地飘香,秋天是空灵的水晶让人陶醉。

 

生5:秋天是遍地黄金,秋天是层林尽染,秋天是天高云淡。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啊,秋天是灿烂的稻谷,秋天是红艳的枫叶,秋天是南飞的大雁。秋天是五谷丰登,秋天是瓜果累累,秋天是丹桂飘香。秋天是辛勤的汗水,秋天是丰收的喜悦,秋天是神奇的魔术师。

 

师:那么,秋天究竟在哪里呢?想一想,秋天栖息在哪里呢?秋风游戏在哪里呢?秋天要小睡一下,她会选择哪里呢?大家讨论一下,这个句子有点难,我相信同学们能想到!

 

生1:秋天栖息在农田里。

 

生2:秋天游戏在渔船里。

 

生3:秋天小睡在金色的稻谷里。

 

生4:秋天栖息在枫叶林里。

 

生5:秋天游戏小朋友的欢笑声里。

 

生6:秋天小睡在金灿灿的田野里。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秋天栖息在田野上,秋天游戏在树叶间,秋天小睡在山谷里。秋天栖息在校园里,秋天游戏在稻浪间,秋天小睡在枫林里。秋天栖息在大树上,秋天游戏在溪水间,秋天小睡在草原中。同学们刚才的回答,比老师的要妙!

 

师:那么,在何其芳的眼中秋天有着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读《秋天》,打开课本,大声朗读。(投影)第一读:看谁能把诗歌读得顺顺当当!自由读,读到顺顺当当就举手。

 

生:放声地、自由地朗读。

 

师:你们的声音告诉我,已经读顺当了。下面,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生1:朗读

 

师:哪位同学来为她的朗读点评一下?

 

生2(对着朗读者1):我觉得你的声音太小,语速太快,没有感情。

 

师:那你可以为我们读一读吗?

 

生2:朗读。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3(对着朗读者2):我觉得你的节奏读得不够准确,有些字读错了,语速还是快了,而且很平淡,并没有读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来。

 

师:板书读错了的字:震落zhèn,枯涸见石hé,同学们,该怎样读啊?是什么意思呢?

 

生:“震落”是指露珠因工人伐木声音的震动而坠落在地上。

 

生:“枯涸见石”是说到了秋天,溪水变浅了,原来淹没在水中的石头露了出来。

 

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落……”

 

生:石出。

 

师:有一个地方同学们都读得特别好,那就是“丁丁”的读音,这分明就是dīngdīng呀,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读zhēngzhēng吗?

 

生:“丁丁”是指伐木声。

 

师:对的,丁丁zhēngzhēng是伐木声。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所以,“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其实是来源于美丽的《诗经》。

 

师:请同学们将这些字词齐读两遍。

 

生:齐读。

 

师:刚才在检查朗读的时候,发现有些同学对第三节的节奏读得不够准确,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教师领读第三节)

 

师:(对着生3):你刚才点评了前一位的朗读,提出了一些建议。请你来为我们读一读好吗?

 

生3: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同学们,她读得怎么样啊?

 

生:好!

 

师:确实,读得很好,老师听出来了,你对秋天可真是喜爱!

 

师:(大屏幕出示正确的节奏和重点字词的拼音)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再读一读,看看是不是顺顺当当!

 

生:全班齐读。

 

师:大家读得不错!接下来,看谁能把作者眼中秋天的美丽景物,找得清清楚楚!(投影)第二读:看谁美丽景物找得清清楚楚!

 

生1:露珠

 

生2:瓜果

 

生3:冷雾

 

生4:青鳊鱼、乌桕叶

 

生5:圆圆的网、小桨、渔船

 

师:你说的这些是景物,但并非是秋天所特有的。

 

生6:那“露珠”也并非秋天所特有啊?

 

师:这位同学的质疑非常好!我们来探讨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把露珠作为秋天的象征呢?同学们还记得《暮江吟》吗?“可怜九月初三夜……”

 

生:露似真珠月似弓!

 

师:还有,二十四节气中有“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同学们,玉露生寒呀,你们说,“露珠”是不是秋天的美丽景物呢?

 

生:是!

 

师:请继续。

 

生7:草野、蟋蟀、溪水、笛声、牧羊女

 

师:非常好!刚才同学们找到的这些景物,都是名词,在诗歌鉴赏中我们称为“意象”。这些景物美丽不美丽啊?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美丽景物来写呢?

 

生:因为作者喜爱秋天。

 

师:怎样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呢?请同学们先练习练习,等会请同学展示。

 

生8:声情并茂地、美美地读。

 

师:读得可真美,老师已经深深地陶醉在秋天里了!同学们,作者写了这些美丽景物,这些美丽景物也在向我们讲述着秋天的故事。(投影)第三读:看谁能把作者写到的秋天故事,数个明明白白!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1)再读诗歌,看看写了哪几个故事?

 

(2)这些故事,分别和哪些人有关?

 

(3)这些故事很美丽,看谁能给三幅画面取名,取得漂漂亮亮!答案不是

 

唯一的哦。

 

生:自由读,小组讨论。

 

师:巡视,相机指导。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这首诗歌,一共写了哪几个故事呀?

 

生1:一共写了三个故事:农家丰收、霜晨归渔、少女思恋。

 

师:你说得对,但你是从三个大的方面来说的。我们还可以说细一点吗?大家看着第一节。“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这里写了什么?

 

生2:幽谷伐木!

 

师:特别好!请继续用这种方式找下去。

 

生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写了农民割稻谷;“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写了瓜农背瓜果;“向江面的冷雾江面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写了渔民捕鱼;“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写了渔民满载而归;最后一节写了少女思念笛声,一共是六个故事!

 

师:好极了!少女表面上思念的是牛背上的笛声,实际上是思念牛背上……

 

生(异口同声):吹笛子的人!

 

师:是啊,牧女之意不在笛,在乎牛郎也。同学们,这些故事,分别和哪些人有关?

 

生2:伐木工人、农民、渔民、牧羊女

 

师:那同学们能给诗歌的三个画面命名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五个字都行,看谁取得好。

 

生1:农家丰收、霜晨归渔、少女思恋

 

师:很标准的答案。还有吗?

 

生2:丰收的喜悦、撒网捕鱼、秋高气爽

 

生3:(回答不出来)……

 

师:同学们,老师把第一节命名为“香飘飘”“农家乐”,你们觉得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你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给画面多取几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吗?

 

生4:硕果累累、渔家欢、笛声悠扬

 

生5:香飘飘、喜洋洋、明天会更好

 

生6:金菜园、乐悠悠、秋思

 

师:多美的名字啊!同学们可真不简单!作者写了他视野中美丽的的秋天故事,我们家乡也有许多美丽的秋天的故事,请你仿其中的一句,工工整整写出来!看谁是个大诗人!(投影)第四读:像作者那样写诗,工工整整。我先来作个示范——投影

 

示例: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仿句1:抖落了夜晚升腾的尘土,

 

收割机轰轰声飘向乡路。

 

师:同学们动动手吧——(巡视指导)

 

仿写: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生:积极写作。

 

师:巡视。请三位同学将他们仿写的句子写到黑板上。

 

生1:悦耳的蝉鸣何处去了,那沾满着炎夏的光与热的蝉壳?

 

生2:金红的枫叶往何处飘了,那染满了秋天容颜的色彩?

 

生3:烈日下的草帽何处去了,那盛满了秋日的汗与泪的银丝?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仿写得很不错,注意“蝉壳”的“壳”qiào的读音。第二句,“改成“金红的枫叶何处去了”更好,“染”字用得形象生动。第三句“盛”字还可以再酝酿一下,同学们,我们换成哪个字比较好?

 

生1:载。

 

生2:沾

 

生3:浸

 

师:好,“浸”字把父辈们的辛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师:接下来,让我们美美地再读一读诗歌,当你读到“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时,我们就把黑板上的这三句话接起来读,听明白了吗?

 

生:美美地读。

 

师:和着学生一起读。把诗歌的最后一句“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改成“秋天梦寐在我们的眼里”。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读的是什么啊?有几个画面?三个。其实,还有我们写的家乡画面,共四个!让我们再读一读,作者喜爱的这个秋天吧!读出我们对秋的喜爱与赞美来!(下课铃声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云南的歌会》课堂教学实录(全国赛第一名)
  • 下一篇:黄厚江:《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教学实录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省级优质课教学实录:《离骚》(图)省级优质课教学实录:《离骚》(图)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