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课堂实录

省级优质课教学实录:《离骚》(图)

作者/刘芸  日期/2013-11-07  浏览/997


2013年四川省优质课教学实录:《离骚》

执教者单位:德阳五中

《离骚》教学实录.jpg

师:大家看看黑板,这幅图上是谁呀?

生:(异口同声)屈原

师:大家都觉得是屈原吗?(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回答) 你认为他是谁呢?

生:我觉得是屈原吧!

师:那我要和你握握手了,因为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认为是屈原,可是他不是屈原。我可以不认识他,但是大家可一定要认识他呦!它是在泸州郊区8号汉棺里面发现的文物,他是楚地的一个巫师,楚地的东西怎么会在泸州出现呢?(你请坐)这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楚文化影响之深远,流传之广泛。而影响最深远的楚文化代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骚》。离骚选自哪里?(抽一名学生回答)

生:选自《楚辞》,西汉刘向编著,宋代宋玉和其他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也编写在里面。

师:还知道些什么吗?

生:不知道了!

师:没关系,知之为知之,不知老刘知,我为大家带来了知识卡片,来!大家一起读读,楚辞起

生:齐读卡片。

(卡片内容:楚辞:富有楚地地方色彩的一种文学样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依赖于楚语这种特有的载体。黄伯思《翼骚序》: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师:好,那么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和老师去看楚物,辨楚声,识楚文呀?

生:想!

师:好!那就要看看大家的预习做的怎么样啦!我随机从昨天的预习案中抽调了部分题目。我们来一起读读吧!

生:读!

师:纠正谇suì

师:抽查修姱

生:修长的样子

师:不看教学案能够这么流畅的回答出这个问题,看来大家预习做的很好,字词没有什么问题?都说离骚很难,那么这篇我们就简单的读赏。

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还是先从诵读来体会一下离骚的语言上的特征,大家拿出笔来,做到手中有笔,心中有书。勾画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Ppt内容二、探究生趣,简单读诗,比较阅读,体楚地之语。

1、 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2、 将刚才勾出的诗句进行压缩,只留下最核心的字词。

比如我勾的是“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太掩涕, 民生多艰 ,那你们勾的是哪句,是怎么压缩呀?

这位女孩,你说说

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压缩为 余心所善 九死未悔

师:“你觉得那一句更好些?

生:课文中的好

师:为什么呢?

生:课文中的更完整。

师:你的也很完整呀,而且也是四字句。

没关系我们再找一位同学,

生: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压缩为高余冠岌岌 长余佩陆离

师:压缩的好一些还是原句好一些,表情达意上

生:原句好些

师:为什么?

生:回答不出

师:对面那个同学你认为呢?

生:原句更有韵味。

师:其实同学们省去的词语中都有一个字“兮”兮语气助词,相当于我们相当的“啊”比如我说天府中学我爱你,我变为天府中学啊!我爱你。我们一起来读读,你们觉得这两句在语速和感情上有什么差别吗?

师:语速慢了。

生:表达感情更强烈,能体现楚地特色

师:教师板书易于抒情,加强感情,自由,楚地特色。改了虽然意思没变,但是感情上变化明显,而且句式没有以前变化自由。这些正是楚语的特征,楚语传千古,楚韵情更长。我们看看这些楚语写了哪些楚物?昨天我学案发下来的时候,一位穿着白色衣服的男生说呀,我命休兮。我当时问他怎么呢?他说文中有许多花花草草看不懂,那其他同学也有类似的疑惑吗?看着大家迷茫的眼睛我可以看出,大家也一样,没关系,看不懂我们就来看懂它,把这些文章中出现的带有花草的句子,找出来。Ppt (二)揭秘面纱,寻诗歌本意。1、找出文中带有花草的句子。

生:开始寻找

师:这位姑娘你说说?

生:我找到的是“既替……”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解释

师:还有吗?

生: 制荷花的

师:解释这一句,他这个打扮很奇怪,为什么采花,并把这些花往身上佩戴呀。

生:因为我感觉古代人认为花草象征精神高尚。

师:还有吗?为什么香草就是精神高尚呀

生:初中学习过《爱莲说》,作者就将自己比作莲花

师:非常好,就用旧知识连联系新知识。这里涉及到一个“比”的概念。那我们谁长的最漂亮,你来用一个句子来比喻姑娘的赞美吧。

生:面若芙蓉,

师:你用了芙蓉,为什么不用狗尾巴草呀?不能,因为两者之间要有一个相似点?香草和精神高尚的相似点是什么呢?

生:香气, 那精神高尚呢?

师:香气给人什么感觉?

生:舒服,那精神高尚呢?

生:与精神高尚的人相处也会那样舒服。

师:那么这个抒情主人公是男还是女?

生:我认为是个男人。因为我觉得,他将香草喻指高尚,体现了一种男人的追求。

师:那我们怎么理解,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这里出现了娥眉,现在不是说美眉,都是指女孩呀。

生:我认为这是一借喻吧,将娥眉比喻美好的品质。众女是指哪些诽谤的人,美人是指屈原吧!

师:美人和我、大臣的相似点在哪里?

生:因为古代的帝王都是 既想美人又希望江山,而大臣也是帝王得到江山的依靠,所以他两者都想要。

师:这的确是两者的相似点一

生:其实美人长的美,嫉妒他,屈原有才能也会遭到嫉妒。

师:这位同学的解读也很到位了哈。东汉王逸他对比有一种说明,我们来读一读。Ppt(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东汉 王逸

这个字读佞,你看的样子,一个女的在门楣下悄悄说坏话。

我们知道了香草美人这个比喻系统,它是一个含蓄的表达,这个香草美人对以后的文人影响甚大。文人看到草会留意,会用闺中的女子比喻自己。你才会明白“还君明珠双泪垂,”也才会明白张九龄那些兰草的芬芳。作者还用那些比喻, Ppt 在本诗中,作者还用了哪些比喻?找出文中使用了比的地方,圈出喻体,用“诗人以—

—比——,他们都——的句式,分析本体与喻体在文中的共同点。

生:在文中诗人将鸷鸟比作自己,将是俗人比作其他鸟,突出自己的卓尔不群。

师:鸷是什么意思

生:鸷是雄鹰,

师:是鸷指雄鹰还是鸷鸟指雄鹰

生:鸷鸟

师:你看看下面的注解

生:奥,是指鸷

师:还有谁说说?

生:背绳墨以追曲兮 绳墨指准则

师:非常好,请坐!我们知道文中用了很多比,比的运用其实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那文中有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吗?。

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那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就比较多了 ,来我们一起读读

生:齐读

ppt直抒胸臆 表白心志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3)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深入研究。分组讨论,找出以上句子中最能表达情感的字,并解释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生:思考

师:教师走到其中一组进行指导,进行指导强调文本中找答案

师:好了,大家来说说吧!

生:“长太息……” 中间的哀字

师:为什么是“哀”字呢?

生:因为这句话说的是长长叹息掩面哭泣哀怜人民生活,从整个句子来看就是哀

师:他是为人民艰苦生活而来对吧?所以哀叹!

生:亦余心之所善兮……。中的不悔,因为这句话的意思只要为了自己所喜欢的东西,九死一生也不过如此。材料中说的香草那些东西,也就是他所喜爱的东西,香草比喻高尚,他为了追求这些东西,即使九死也不后悔。

师:嗯,九死是指多次不是实指。

师:那么还有吗?这位男生说说

生:我也是认为 亦余心之所善兮……。中的不悔

师:你们都说不悔,可是你们看第四句不是有悔字吗?那这怎么理解?

生:他当初选择当官这条道路是为了造福人民造福百姓,可是楚怀王却听信谣言谗言把他贬黜,他有后悔啦!

师:是呀!他有后悔过!那么最终呢?他是后悔还是不后悔呢?

生:应该是不后悔吧!

师:语气不肯定呦!其实答案就在文本中呦。请读最后一句

生:读

师:屈原在这过程中,遭受了嫉妒谗言,人生路变的坎坷,在这过程难免不会不产生动摇,但是最终理想与追求使他不悔地走上了这条道路。那我现在请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出坚定的语气呀?

师:让我们深吸一口气,回到两千年前的汨罗江畔,想着自己虽然饱受谗言,但是一想到人民,想到楚国,就算牺牲自己也要坚持理想。一起读

师:楚辞研究学者 文怀法先生他对《楚辞》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采用吟诵的方式来读楚辞,让我来给大家吟诵一下。

师:简单读《离骚》的方法:

ppt 1、通过吟咏体会楚辞的语言特点

2、把握比的运用、理解作者对现实的曲折表达

3、通过文中关键字词,知人论世,体会诗中的感情变化。

师:读出自己的理解

Ppt:1、虽死尤不死也。 洪兴祖

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班固

洪兴祖的死对头秦桧,他们政见不合最终被贬斥。

班固是史学家,他从历史的角度评价屈原,那么我们学习了《离骚》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呢?

Ppt演示 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经历,思想见解。读了《离骚》之后,同学们是如何看待屈原的呢?请联系个人经历,以“屈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两分钟的演讲辞。

屈原,我想对你说,虽九死,你不悔,虽体解,你不悔。千年时光飘然而去,你在世人淡漠的目光里沉默,我迷惘时点一盏心灵的烛火,借文字的温暖,细数你的灵魂,任你那荠荷的芬芳,洒满我生命的罅隙,2000多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平静的午后,把你一生的故事讲给我听。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吆喝》获奖课堂教学实录
  • 下一篇:胡适《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省级优质课教学实录:《离骚》(图)省级优质课教学实录:《离骚》(图)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