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一封信》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作者/小牛 日期/2010-11-24 浏览/1121
教学设想:
《致女儿的一封信》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14岁的女儿向父亲询问“什么是爱情”?父亲就讲述了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对爱情进行界定。故事并不难懂,但是涉及了学生心中一个美好而隐秘的角落:爱情。学生们憧憬着爱情,有人已经在偷偷的演唱爱之恋曲。只是他们并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也不知该把这种感觉向谁倾诉,没有人做他们前进路上的指导者。所以,我要本节课把课文内容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认真的与学生探讨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课堂实录:
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话题——“爱情”。
生笑。
师:大家笑什么呢?
大家笑的更厉害了。
师:张明俊,你说说,你为什么笑啊?
宋:感觉不好意思,很可笑,那是大人的事。
师:噢,原来爱情是大人的事,那咱们心中就没有偷偷的想过这个问题吗?难道咱们班就没有人想过怎样给心中的男孩女孩表白一下吗?(班内有一对比较公开的、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朋友,有人偷偷的瞄着他们笑,他们两个头低了下去。)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爱情”的话题,请同学们翻到课文《致女儿的一封信》,速读一遍,思考问题:问题提前写在小黑板上,现在挂起来。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3、爱情是到底什么?
生:自由默读,思考,彼此可以讨论。
师:大家讨论都差不多了,咱们开始回答,海盟,第一个。
生:一位父亲给女儿讲“什么是爱情”。
师:言简意赅,好。谁有补充。
生:一位父亲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向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
师:补充到位。第二个问题。
生:这个父亲很开明。
师:为什么用“开明”这个词。
生:女儿敢向他询问“爱情”,他也给女儿解释,我们就不敢向父母问这个问题,问了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师:问了会怎么样?
生:挨一巴掌。
大家笑。
师: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课下注释对这个父亲的介绍吧。
生: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师:不愧是教育家,多会教育孩子,回家都鼓励咱们的爸爸妈妈向他学习。第三个问题。
生:爱情是忠诚,是心灵的追念。
师:对,爱情是有条件的,不仅仅是教室里人家多看你一眼,也不仅仅是同学对你稍微好一点,你就觉得:天哪,爱情来了。(笑)岁月是对爱情最大的考验,只有经得起时间的磨砺,经得起岁月的考验,那才是爱情。那么,你知道有哪些感人的爱情故事吗?
大家纷纷举手。
生: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生:天仙配,还有牛郎织女。
生: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泰坦尼克号》里的那男女主人公。
师:看来古今中外,爱情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家说的都是美丽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不说说我们身边发生的爱情故事呢?比如,我们的父母,他们之间有爱情吗?大家结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想一想。
生:有的。爸爸喝酒喝多了,妈妈很生气,但还是帮爸爸倒水,还一直询问爸爸舒服不舒服。
这个同学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学生开始纷纷就生活中的爱情发表看法。有的说,爸爸早起为全家人做早饭,减轻妈妈的负担。有的说爸爸晚上不回来妈妈就一直等他。还有的说妈妈下夜班时爸爸天天去接,即使妈妈爸爸吵架了,还是互相给对方做事情,洗衣服,给自行车打气等等。(班里有几个学生的父母离婚了,他们低着头一言不发。)分页标题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说明我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细致的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爱。那么爱情除了课文里提到的“忠诚”,“心灵的追念”,它还有哪些内涵,根据你们刚才的回答,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小组讨论。
生:还有责任。爸爸妈妈都对这个家负责任,共同承担起家庭,这个家就会越来越好。
师:说的真棒,不仅说出了论点,还有论据证明,大家向他们组学习。
大家都笑了,因为在这节课之前,我们讲评了一个议论文文段。这个学生带了一个好头,其他组开始畅所欲言,答案也丰富起来。
生:信任,夫妻不能一直怀疑对方,要相信人家。
生:付出,奉献,要为爱人、孩子和家庭付出劳动,不能总想着要人家对自己怎么好,自己什么也不做,那也不好。
生:包容,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缺点,要包容对方的缺点,不能看着一点不顺眼就吵架。我妈妈爸爸原来就因为爸爸吸烟的事吵架。
师:那现在你爸爸还吸烟吗?
生:还吸,不过不让我妈抓住。
大家都笑了。有学生评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师:所以爱情还包括舍弃,舍弃自己的一些不良嗜好,吸烟,喝酒,打麻将,夫妻要学会彼此适应,这样我们家的日子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大家说,是不是?
生:是。
师:那为什么社会上还会有离婚现象,有的夫妻结婚前也是自由恋爱,也是山盟海誓,问什么也会走上离婚的道路呢?(那几个家庭离异的学生有的抬起头来了)
生:第三者插足。
大家笑了。
师:一个巴掌拍不响,第三者怎么就敢插足,怎么就插的进去呢?要是夫妻一心一意爱着对方,应该不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吧。
生:有一个人不负责任,就会发生这种现象。
师:很好。
生:性格不合也会离婚。
师:那他们不如咱们同学聪明,咱们还知道爱情需要包容,包容对方的缺点,他们怎么就不知道呢?归根结底,还是缺乏……
生:责任。
师:对,大人要对家庭负责,就不会有离婚现象,但既然离婚了,也不用难过,让不负责任的人走开,日子也许会过的更好。那咱们现在不说大人了,说说我们自己。大人可以对我们不负责任,咱们自己不能不对自己负责,是不是?
生:是。
师:咱们班有没有早恋现象?
学生笑了,很多人看那两个所谓的谈恋爱学生,他们把头深深的低了下去。
师:有,可以理解。小范围,可以理解。大面积就不对了,毕竟咱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现在对自己负责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可不可以对异性产生好感呢?可以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再去决定,我该不该向人家表白。刚才大家也说了,爱情是忠诚,是责任,是奉献,是舍弃等等。那么,真想谈恋爱的同学,给人家写情书之前,一定要问一问自己:我愿意为他(她)负责吗?我愿意为他(她)牺牲我的一些爱好吗?我愿意为他(她)改改自己的臭脾气吗?我能真心真意的爱他(她)一辈子吗?要是这些问题你回答不了,你还是乖乖的写你的作业吧。
大家笑了。
师:打个比方,爱情是一粒种子,要想发芽、开花、结果,需要合适的土壤、温度等等,你觉得现在的环境适合你谈恋爱吗?估计你的妈妈、爸爸知道你不学习光知道谈恋爱,那你这颗小种子可不一定能发芽啊!(学生笑)所以,不要轻易说“爱”,那是一个最美好的词语,不要亵渎了它,珍惜你心中最美好的感情,在最美好的时刻再把它释放出来,大家说好吗?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什么是爱情有了自己的把握。下课。
教后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自己都笑了,笑什么呢?笑自己把一节语文课上成了关于爱情的主题班会了。可能这就是班主任做久了的缘故。按理说,语文课应该上出点语文味来,可是这节课除了让学生对父亲形象简单归纳、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概括之外,并没有更多的关于课文内容的学习。既没有处理字词,这一课有几个字词是需要提醒的,比如:一抔黄土、无与伦比、怒不可遏等;也没有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品析,这一课也有几句话很值得学习,比如:“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这些句子无一不是蕴含着智慧和哲理的精华,如果在分析这些句子的时候再与生活实例结合,学生会对爱情有更准确的理解,同时语文课的语文味也出来了。尤其是看了李镇西老师的《致女儿的一封信》课堂实录后,更觉得自己肤浅的不得了。这节课上到这种地步,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班内确实出现了谈恋爱的苗头,自己作为班主任,一直想找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好不容易讲到这一课了,就开始借题发挥,发挥到语文课不注重内涵只注重外延了,而且是一发而不可收,看来,这也算是“职业病”。也想好了弥补的办法,就是再用上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对词语和句子进行学习、理解、掌握,不过这要做,好像离开了这篇课文特有的情景,学生和老师都没有最初的热情了。如果备课的时候多考虑一点,而不是头脑一热决定一切,课文的内涵与外延的问题应该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总之,这节课也给了自己一个教训,语文课还是应该先把它当语文课上好,再考虑它的其他功能,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