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教育艺术

李镇西:我教《装在套子中的人》

作者/李镇西  日期/2011-11-17  浏览/473


上课一开始,我对学生们说:“我们昨天学习了《祝福》,读到了鲁迅对专制社会的控诉。这里的专制不是用刀子上的杀人,而是用礼教杀人,甚至让人自己杀自己。真正高明的专制统治者不是明目张胆的抓人杀人,最高明的是麻醉你的灵魂,让你真心诚意地觉得自己有罪,祥林嫂就是这样,她不但被周围的人杀了,她自己也在精神上把自己给杀了。因此,最厉害最可怕的是对统治者对老百姓灵魂的控制。像这样情况古今中外都有。今天我们要学的《装在套子中的人》也反映的是这种情况。作者是俄国的契诃夫,你们以前还学过他那些作品?

学生们说:“《变色龙》!”“《凡卡》!”

我说:“是的,你们初中学过他的《变色龙》。看到变色龙我就想到今天某种人,在当官的那儿是一副面孔,在民工那里又是另一副面孔。契诃夫,欧亨利,莫泊桑,都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除了同学们提到的《变色龙》和《凡卡》。你们课余还读过他那些小说呢?”

学生在思索回忆。

我提示道:“还有一篇小说,不知同学们读过没有?也是比较有名的,《一个小公务员之死》。谁看过?”

裴丹举手了。我说:“好,你给大家说说。”

裴丹说:“一个小公务员,在看戏时打了一个喷,结果打到将军身上,他就不断地道歉,将军很生气,说我不生气了,你怎么老缠着我?后来这个小公务员非常郁闷,最后死了。”

我说:“这篇小说表现了一个小人物的卑微,面对权势的卑微。这种人其实现在有。还有一个小说我不知道读过没有,叫《渴睡》,写的是一个小保姆,大概十岁左右,她受雇于一个主人家里看孩子。因为她工作量太重了,晚上根本没有时间睡觉,她就想睡。但不行,她带的孩子要睡。整个小说很简单,就是不断地写小保姆的疲倦,写她渴望睡觉,但不能睡。最后她忽然想我为什么不能睡呢?哦,原来是因为那个婴儿不断的哭闹。她最后想怎么才能睡呢,很简单,把她弄死就行了,结果她果真把那婴儿掐死了。结尾就是写她非常满足的睡着了。读者读到最后,会同情这个‘杀人犯’,反过来回对这家的主人产生愤慨。契诃夫的小说有一个特点,都写小人物,通过写小人物的性格命运反映社会的真实和时代的特点。昨天我让大家在课前自己读了一遍。这篇小说我个人觉得是不难理解的。还是老规矩,先请同学们还是自己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我上《祝福》下来后大家说李老师讲得好,我说那首先是因为同学们参与的好,是你们思考研讨的好,你们的发言好。这堂课我也希望大家保持这种研讨精神。你们在第一遍看课文时,在文中做了些什么勾画?为什么要做这些勾画?你们的第一印象或第一感受是什么?度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等等等等,都可以谈。我对你们的发言,没有做任何限制,只要你想到的,都可以说。好了,我不说了,你们自己思考,然后发言。如果你们不说我再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不过,最好还是你们先说。”

教室里很宁静,学生都在阅读和思考。似乎气氛有些沉闷,但我不着急,因为应该给学生一个咀嚼思考的时间。教师应该一种耐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期待。

第一个发言的是付锐:“我觉得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奇怪的人……”

我打断了他的发言:“对不起,请你说准确一些,这个奇怪的人叫什么名字?”

付锐说:“叫别里科夫。他是一个校长。”

“嗯?”我很惊异,“别里科夫是校长吗?”

学生们纠正道:“是叫希腊文的教师。”

付锐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接着说:“作者对他的刻划非常细腻,比如说收到漫画后他说:‘天下竟然有这样歹的人!’这是语言描写。还有‘他的嘴唇发抖了’,这是外貌描写。另外,心理描写也非常好。”

我说:“心理描写?有吗?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付锐一下子说出不来,但他迅速翻开课文寻找。

我对同学们说:“大家帮他找找,看有没有心理描写。”

付锐说:“有的心理描写是通过他的语言来体现的。”副标题

我肯定他的分析:“对,更多的是通过外部语言来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的。”

付锐说:“也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比如,‘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这是一个被另外一种礼教束缚的人的形象。”

我说:“对,非常好。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封闭的保守的人的形象,但作者不是简单地对它作一个结论式的交代,而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

我的话音刚落,黄泳发言说:“虽然头脑里都有一些束缚,但我觉得别里科夫不像祥林嫂那样引人同情,反倒觉得讨厌。虽然你觉得别人说话的方式不对,你也应该觉尊重别人,而不应该妨碍别人。”

我说:“是的,祥林嫂并没有妨碍其他人,可别里科夫却妨碍了其他人的生活。”

李文思举手了:“我觉得这个人物形象与鲁迅笔下的人有相通的地方。”

我非常高兴学生能够这样比较分析,我追问道:“是吗?相通的地方在哪里?”

李文思回答:“都受到某种束缚,是被束缚的人。”

我说:“对。说得很好!”

李文思继续说:“不但是受到外在的禁锢,而且他自己在内心里越来越禁锢自己。”

杨晓梅举手站了起来:“我觉得这个人胆小,就是什么事也不敢做。”

我说:“杨晓梅实际上分析了这个人物,给了他一个评价,胆小。你给一个理由,说话可要有依据。”我不愿学生抽象地分析,希望把他们引导课文上去,贴着课文阅读思考。

杨晓梅说:“他有许多封建思想,自己不敢做许多事,别人做他也要劝阻,他自己不敢,还要束缚别人的行为,他虽然是对别人好,但别人觉得他很讨厌。”

我略作纠正:“与其说他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不如说他受专制思想的禁锢。”

针对杨晓梅的观点,苏畅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别里科夫还是是比较好的。”

这倒让我和同学们很意外,我便问他:“你的理由?”

“我说他比较好,是因为他虽然惹人嫌,他的一些要求有些过分,但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他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至少不虚伪。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他并不坏。”

我说:“嗯,你说得有一定道理。他所信奉的都是真诚的,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也做到。这比起有的人表里不如一,表现上仁义礼智,骨子里男盗女娼,确实还是要好一些。”

王楠楠却反驳道:“不对,我倒觉得他虚伪,他越说自己‘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上是正人君子’,越显得虚伪。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他把所有的东西都装在袋子里,把自己掩盖起来。”

我说:“哦,你不同意他是正人君子?现在一提这个词好像都是反义词,但书上找不到他不是正人君子的例子啊!”

钟雪飞说:“他喜欢提意见帮助别人,但他所提意见的目的是防止别人出乱子,是以自己内心的想法为标准,虽然他还是在帮助别人。”

我说:“你的意思是说,他动机是好的,只是说话的内容有问题。是好心,但说出来的话是不对。这有点像《祝福》里的哪个人?”

学生们一下子反应过来,纷纷说:“柳妈!”

“对,他似乎和柳妈有点类似,”我说,“但这两个人又有点不同。柳妈是为了祥林嫂好,而别里科夫是为了维护社会里他认为正常的秩序。是不是?”

学生们点头。

但我刚说完这句话,就意识到这是我的一个败笔:所谓“别里科夫是为了维护社会里他认为正常的秩序”这个结论,不应该有我这么直接地说出来,而应该给学生一些铺垫,让他们自己分析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正在心里暗暗惋惜,学生却还在继续讨论。黄咏举手发言说:“我觉得他活得很悲惨, 他自己把自己套起来,比如谈恋爱,宁愿放弃爱情,也要维护所谓的礼教。我觉得他是被气死的。”

黄泳提到“套子”,我接过她的话说:“大家想想,‘套子’主要指什么?表面上指什么?”

学生们小声议论,有的说是穿着,有的说是思想。我概括道:“实际上套子有两种,一种是实际上他的穿着打扮。你们教材里的插图,他穿的,戴的,包括他坐马车,都要把车棚支起来。如果仅仅如此,我们不过说他的生活习惯与其他人不一样。但外在的套子反映了内在的套子,思想与灵魂的套子。生活在封闭当中,拒绝任何新的东西。”

我看学生谈得差不多了,我也想把自己的一些感悟说出来,与学声分享:“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我也想说说。李老师有什么东西与大家交流?我有一个问题不理解――别里科夫就是个老师,但是大家看33页第一段中间,“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15年!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 我估计刚才付锐认为他是校长是不是就是从这儿来的?”

付锐点点头。副标题

我继续说:“不光是中学,‘全城都受着他的辖制呢!’这儿的‘辖制’就有想不通了,他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怎么可能控制整个中学和整个城市?”

这是我在备课时设计的唯一的一个问题,因为在我看来,对这个问题的剖析可以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 

黄咏说:“我觉得他只是套中人的一个代表,其实他身边许多人都是这样的。所以大家都被统治着。”

我明白黄泳的意思,她可能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课文说他“辖制“了其他人,意思是别里科夫所拥有的思想“辖制”了所有人。但我还是表示“不懂”:“他怎么能够辖制其他人?他凭什么能够辖制其他人呢?或者说其他人凭什么要听他的话?”

苏畅说:“我觉得是因为大家说话做事,都要被他批判,所以说他辖制着别人。”

我追问:“什么意思?他批判别人,别人也可以批判他啊!”

朱雅兰翻开书说:“这里,有一段他与地理老师的对话――”

我问:“第几页第几段?”

“第35页第7段,他说:‘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你……校长会听说……然后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我觉得这儿有一种威胁的感觉,每个人都怕了告密。”

李文思补充说:“我觉得他这种论调让我们喘不过气来,别人当然害怕。”

王楠楠说:“给我的感觉那些人不是怕他,而是烦他。”

张黎丹说:“不,我觉得其他人并不是怕他或者烦他,因为其他人也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张黎丹是一个很内向很胆小的女同学,平时见到老师都要脸红,课堂上更是从不发言。今天他的发言让我颇为特别惊喜,我说:“很特别高兴张黎丹能够主动发言,这是你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而且你说得很好,其他人也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只不过别里科夫更为突出罢了。”

张黎丹说:“是的。他是比较突出的,从他的穿着等可以看出。但所有的人都在套子里。那就是说大家都和他一样,只是没有他突出。”

我再次鼓励她:“张黎丹说得有道理,大家其实都在套子里。”

潘晓虹说:“第33页第一段倒数第三排这样写的,‘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这就说明在这类人的影响下,当时社会中这些人很多,别里科夫只是一个是一个典范。”

陈若依说:“我觉得别里科夫还是比祥林嫂的命运好,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相比,祥林嫂无人关心,而别里科夫呢,这个社会里的人对他还是关心的。”

我有些不解:“祥林嫂大家容不下她,别里科夫大家是不是容得下他?” 

陈若依说:“这个人死了大家都还非常高兴。”

我真的没有弄明白她说的意思,于是坦率地说:“说实话,我还没有完全弄清你的意思。不过我懂了你想表达的一个意思,别里科夫比祥林嫂的境遇好,社会还容得下他。这是你的观点。”

汪洋说:“不对,大家希望他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我觉得大家容不下他。”

为什么别里科夫会辖制大家?这是我提出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我看大家似乎还在朦朦胧胧地摸索,我看快下课了,于是索性坦率地亮出我的看法:“我也谈谈我的看法吧!为什么他能统治这个城市这么多年?这是耐人寻味的。其实这篇小说的讽刺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就写法而言,我认为,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不一样,鲁迅的祥林嫂是忠于现实的,逼真地反映了现实;而契诃夫的小说明显是一种夸张,用夸张来表示别一种真实,本质意义上的真实。说他辖制了中学十五年,说全城的人都受他辖制,这当然是夸张手法。这篇小说到处都有夸张,我就不举例了。这是契诃夫小说的特点之一。”

这里,我有意有这问题把学生们的认识往写作手法上引了引。但是,我提这个问题,决不仅仅是为了突出作者的夸张手法,我接着说:“但这里的夸张,表现的是一种社会现实的真实!我刚才听同学们的讨论,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了更丰富的想法,你们拓宽了我的思考。别里科夫之所以被他们所辖制,为什么?大家刚才说了,这话要传到校长,督察那儿去,书上还写了,‘唉,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耳朵里去才好’,也就是说,如果老百姓的思想被统治者知道了,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一句话,大家生活在恐惧中!从这点讲,别里科夫实际上是非常可怜的,和祥林嫂一样,他同样是令人同情的。他要做的一切就是使自己能够在专制社会活着!怎么才能够活着呢?当然一定不能违反当局的规定。因此,别里科夫不是孤立的一个特殊人物形象,而是社会的产物,是一个常态的人物形象。通过他,我们看到了一个专制社会对人的精神自由的侵犯甚至剥夺。这就是契诃夫的深刻之处。”

说到这里,我拿出了一本书,扬起来对学生们说:“我读这篇文章想到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寒假里李老师读的,书名叫《哈维尔文集》。八十年代,有两个捷克人在中国非常有影响,一个是昆德拉,一个是哈维尔。昆德拉是一名作家,我这里不多说。而哈维尔,是一个剧作家,曾当选为捷克总统。有人把他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这段话有助于理解套中人。他讲到了一个后极权社会,所谓极权主义就是专制暴政用军队来维持秩序和统治。什么叫‘后极权主义’?就是极权社会已经失去了动力,而只是依靠惯性继续维持运动。哈维尔认为,后极权社会依靠什么运行?恐惧与谎言。哈维尔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蔬菜店经理贴了一个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经理的目的何在?你想表达什么信息?你一个卖菜的经理是真的关心全世界的无产者吗?你有这个能力联合全世界的无产者吗?他说经理贴这个标语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很安全,如果不贴这个标语则会感到恐惧。因此经理只能照贴不误,否则就有麻烦,他这样贴只是表明我绝对遵从现在的一切。这就叫生活在恐惧中,而生活在恐惧中的人必然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最后我联系当代现实发表了几句看法:“别里科夫还有一个特点,特别怀旧。他的怀旧是希望回到旧的制度。现在有些人遇到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就怀念过去的时光,否定改革开放,这也是一种装在套子中的人。时代总在前进,我们不能只生活在过去。还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里或多或少都有套子,这些套子不一定都是别人给自己加的,很多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加的。这里的套子,就是我们的定势思维或者一些偏见。同学们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思想套子?”

学生们没有发言,但不少同学频频点头。

“李老师的脑子里就有不少套子,比如我有时对一些同学可能就存在偏见,用老眼光看人,等等。所以我也要不断冲破思想套子。李老师小时候唱一首歌,叫《国际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我特别欣赏:‘让思想冲破牢笼!’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让自己的思想冲破牢笼!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我做心理咨询工作的一点体会
  • 下一篇: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生不是神话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新观点:语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图)新观点:语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图)

    家长必读:一年级到九年级孩子的培养重点(图)家长必读:一年级到九年级孩子的培养重点(图)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