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对策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飞雪 日期/2011-05-12 浏览/1120
一、课题名称
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教育对策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学生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在诸多的“问题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学生是特殊家庭学生。这些特殊家庭有单亲、留守、离异、贫困、再婚重组、寄宿寄养、教育失控、家长行为不良甚至违法犯罪等,特殊家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心理等问题,在学习、日常行为等方面上都处于落后状态,这些学生在校影响着班风校风,走向社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抓好了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即解决了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然而,特殊家庭学生的日益增多,再加上特殊家庭学生的特殊性,很多教育工作者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感到非常棘手,找不到有效地应对策略。本课题的研究对解决特殊家庭学生的有效性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价值及解决的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工作的关键是做好特殊家庭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
本课题重点围绕特殊家庭学生的成长背景、日常表现、思想心理形成原因,探究特殊家庭学生的实效性教育对策,解决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难的棘手问题,寻找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突破口,为学校具体实施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具体操作方法。
(三)课题研究保证及突破点
本课题组共有8名成员,包含1名政教主任、2名年级组长、3名班主任(其中1人同为年级组长),1名德育导师,2名任课教师。课题组成员均参与过中华传统美德或心理教育研究,并通过结题验证,有较为成熟的研究基础;同时在地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或参加各种德育征文获奖。研究成员多位一线教师,熟悉学生及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背景,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扎实的基础,再结合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要在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研究的有效性上取得实质性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归纳特殊家庭学生的个性表现和共性规律,为有效教育研究提供基础;
2. 探究特殊家庭学生的生活背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进而分析出特殊家庭学生思想、心理、性格、行为形成的原因,为寻根溯源提供依据;
3. 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心理、性格等形成根源,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为有寻找有效方法提供保证;
4. 全面提高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效果,促进德育整体目标的达成,为丰富德育方法提供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 特殊家庭学生的日常表现;
2. 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心理、性格特征;
3. 特殊家庭学生的生活背景;
4. 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心理、性格形成的根源;
5. 特殊家庭学生的有效教育对策和方法。分页标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 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掌握特殊家庭学生的家庭背景,把握教育状况,为分析研究特殊家庭学生思想性格提供依据。并结合调查结果,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日常表现、思想情感、心理特征等共性特征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2. 实验观察法:根据实验对象,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外部环境等进行有效控制,观察这些学生的外部表现,进而对其心理、情感、思想等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有表象深入本质。
3. 实践检验法:将阶段成果付诸教育实践,以检验研究成果的正确与否,并调整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保证研究的实效性。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拟分三步完成: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2011年5月-2012年3月)
确定课题组成员的试验班级,调查本班特殊家庭学生及日常表现、生活背景,搜集相关数据,分析思想、心理、性格特征。
第二阶段:提出方法(2012年4月-2012年12月)
根据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心理、性格特征,挖掘其形成的各方面根源,提出有效性的教育策略和具体方法。
第三阶段:实验反馈(2013年1月-2013年5月)
根据研究结果,在试验班级进行教育实验,反馈教育效果,检验初步研究成果,提出改进措施,呈现最终研究成果。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以论文的形式呈现,预期成果如下:
《单亲家庭学生现状及教育对策》
《留守家庭学生现状及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学生现状及教育对策》
《贫困家庭学生现状及教育对策》
《再婚重组家庭学生现状及教育对策》
《寄宿、寄养家庭学生现状及教育对策》
《教育失衡家庭学生现状及教育对策》
《家庭成员的不良嗜好或违法、犯罪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略)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本课题预计经费3000元,需要实验班级8个。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
201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