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课堂实录

《香菱学诗》课堂实录及教学心得

作者/钱伟燕  日期/2010-10-24  浏览/883


课前听《红楼梦》的主题曲,营造课堂氛围。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上课之前先来热热身,来一场《红楼梦》知识竞答赛。你如果知道答案的话就大声地讲出来。我通过声音的响亮程度来判断你们的掌握程度。

师:第一题,《红楼梦》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谁?

生齐:清代,曹雪芹。

师:第二题,《红楼梦》又名什么和什么?

生齐:《石头记》、《金陵十二钗》。

师:还有没有同学知道其他的名称?

生:《情僧录》

师:谢谢,还有吗?

师:它还有一个名称是《风月宝鉴》,可能大家听得不多。

师:第三题,《红楼梦》一书以谁和谁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呢?

生齐:林黛玉和贾宝玉。

师: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哪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生:贾、史、王、薛。

师:它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因而被称为中国的什么?

生(小声):百科全书

师:应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师:第四题,请讲出“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两位人物。

生1:薛宝钗和林黛玉。

生2:李纨和王熙凤。

师:请一位男同学来讲。

生3:元春和迎春。

师:请讲出“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一位人物。

生1:香菱。分页标题

生2:袭人和平儿。

师:一对一错,袭人是“又副册”中的人物。

(幻灯展示)

师:今天的主人公香菱就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一位女子。今天,就让我们踏上红楼之旅,去看看这位命运多舛却精华灵秀的女子是如何学诗的。请把书本翻到20课,速读1遍。

师:读完后思考:用一个词概括香菱学诗的特点。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选用文中的关键词。

生1:我觉得香菱学诗是废寝忘食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朗读第五段的第一句。她已经到了非常入神和痴迷的程度。

师:你觉得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她的着这种“入神和痴迷的”?

生1:越性、只、出神。

师:这位同学呢?

生2: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师:你选用了文中的关键词,在哪里啊?

生3:最后一段倒数第五行。

师:大家画出来。你从哪里看出了她的“苦志学诗”呢?

生3:因为她第一首诗失败了又再写一首,一直在作诗。

师:你从她不断地努力终于到作诗成功中看出来的。其实我们的学习就和学诗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遇到一点小挫折不要气馁,比如说这次的月考,我们要放平心态,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最终的成功。其他同学呢?

生4:我从第四段看出香菱非常的认真。

师:我们把她刚刚讲的词语圈出来。

生5:如痴如醉。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6:第一段的倒数几句。生读。

师:你再读一遍,读出感情来。看看那些词语重读可以强调她的“如痴如醉”的。

生6再读。(此处指导可以具体点,可以范读或明确应重读的词语)

师: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感受她的“如痴如醉”,好吗?

生齐答:好!分页标题

生齐读。

师:读得不错。谁还要再来概括一下香菱学诗的特点?

生7:一直非常努力。

师:你从哪里看出呢?

生7:很晚才睡觉。(朗读同一段)

师:我觉得你读得还不够努力,请大声清楚地再读一遍。

生7再读。

师:有进步,希望你以后学习也能更加努力。

师:看来香菱学诗确实学得很刻苦,很痴迷,真可谓是“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假如要将香菱学诗拍成电影,而你是导演,你会对哪个场景浓墨重彩地渲染?甚至会用特写镜头来表现呢?

生1:我会拍第五段第一句。这个情景形象地表现了香菱的苦志学诗,能突出中心。

师:你会怎么拍呢?

生1:我拍她正回到院中的一系列动作,走到房前却不进去,又回到池边树下,坐在石上想,又去地上抠土。

师:我想你会把她后两个动作拍成特写镜头的。你呢?你会像他一样拍吗?

生2:我有其他的处理。我会用李纨和宝钗等人看她的眼光和语言来表现。

师:确实别出心裁。这种手法我们在文学作品中称作什么呢?

生齐答:侧面烘托。

师:我的课代表,你会拍哪个场景?

生3:我会拍香菱做梦写出了诗。

师:你这么拍的意图是什么?

生3:我认为这首诗写得好,需要展现一下。

师:好的,那么你又有什么高见呢?

生4犹豫。

师:你没有准备好是吗?那老师给你一个思考方向。刚刚讲到了侧面烘托,如果要你拍一个人评价香菱的语言的话,你会拍谁呢?你准备一下,我等等叫你。

生5:我拍宝钗讲的话。读第五段。

师:你为什么拍她的话?

生5:可以看出香菱学诗特别用心。

师:特别是哪个字呢?

生5:“疯”。分页标题

师:生4,请顺着刚刚这位同学的思路想下去,宝钗还怎样评价过香菱呢?

生4:“诗魔”。

师:把“魔”圈出来。还有吗?

生6:“仙”。

师:由“疯”到“魔”到“仙”,语气是越来越强烈,表明香菱学诗也越来越痴迷,越来越成功。

师:那你如何指导演员演戏呢?你会建议她的脸上多呈现什么表情呢?

生1:时而忧郁时而微笑,时而皱眉时而沉思。

师:她的微笑我们能在文中找到依据吗?

生2:第5段“含笑”。

生3:第4段的“喜”。

生4:第2段的“笑吟吟”。

生5:第3段有两个“笑道”。

生6:第8段“从梦中笑道”。

师:从她的“笑”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香菱呢?

生1:乐观的。

生2:开朗的。

生3:乐于学诗的。

师:有人却说“能从香菱的笑中看到她眼底的悲苦”,你同意吗?

生1:同意。我认为她发现了和其他女子之间的差距,所以很忧郁。

生2:我认为她的“悲苦”是因为她悲惨的命运。

师:大家对《红楼梦》了解不多。就由老师来介绍一下她的悲苦人生吧。首先一块来看看香菱的判词,齐读一遍。

齐读: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师:此判词是对香菱身世的高度概括。首句讲的是香菱就是英莲;次句讲的是香菱身世坎坷;第三、四两句讲的是香菱被夏金桂迫害致死。我们可以从名字入手分析“平生遭际实堪伤”。香菱本名甄英莲,本时甄士隐的女儿,是官宦之女。小时非常可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是三岁那年元宵节看花灯时被人贩子拐走。几年之后,侥幸碰到一个“风流人品”的公子冯渊愿意真心实意地买她。可惜又被呆霸王薛蟠碰上,打死了冯渊,强抢英莲为妾。进入薛府后,她被改名为香菱。薛蟠本就是一个粗鄙之人,不懂得怜香惜玉。薛蟠娶富家女夏金桂为正室后,香菱的命运就更加不堪了。夏金桂不仅肆意虐待香菱,而且还说“凭你也配用个‘香’字”,强迫香菱改名为秋菱。后来夏金桂陷害秋菱未遂,薛蟠出狱后将秋菱扶为正室,又改回香菱的名字。香菱后来难产而死。小说的最后甄士隐归结红楼梦时,又唤她做“小女英莲”,于是又回到了最初的名字。可以说她的身世真的和她的名字一样——“真应怜”,每一次换名改姓都记录着一段辛酸的经历,描摹出她一生多舛苦难岁月的轮廓。

师:虽然历经坎坷,但进入大观园后,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笑”着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可是每次读到他的笑,我的心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在涌动。让我们再来看看她的笑吧。

生齐读:

香菱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香菱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

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分页标题

师:你能体会曹雪芹以“笑”写“苦”的深意吗?可以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1:以她的“笑”来反衬“她”的悲苦命运。

生2:可以让我们非常的同情她。

生3:我感受到她在这种悲苦的命运下仍坚持学诗的顽强。

师:她的“笑”她的“苦”更能打动我们的心,引起我们对她的同情。正是以“笑”写“苦”,其“苦”更悲,更让读者同情香菱的悲剧命运。(此处还可以挖得更深,联系整部小说的主旨分析。)

师:香菱是不幸的,因为她坎坷的身世;香菱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诗歌。在诗歌中,她可以让心灵释放,让情感宣泄。让我们通过她的诗歌来了解她内心的真情。看她的第三作,注意“砧”的读音。

生齐读: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师:你从诗歌中读到了怎样的情感?

生1:我看出了她的孤独。“半轮鸡唱五更残”非常凄苦。

师:你从景的凄苦中读到了她情感的凄苦,感受到了情景的交融。

生2:孤独。

师:哪些诗句可以看出她的心情。

生2:“影自娟娟魄自寒”看出了她的孤寂。

师:那“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一句中你看出了她的什么希望呢?

生齐:她希望和家人团聚。

师:他们团圆了吗?

生齐:没有。

师:对,她们一生都没有团圆。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把诗歌读一遍。

生齐读。

师:看来你们都是香菱的知音,让我们也拿起笔,写一两句话送给这位内心孤独却笑对人生的女子吧!

学生写作,教师巡逻。

学生作品展示:

生1:香菱勤奋好学,专心写诗,让人佩服。她的诗一次比一次好,这是客观的进步。(陈腾华)

师:你评价了香菱学诗。

生2:香菱命运多舛,在封建社会的大山重压下,她生活的轨迹已不可改变,但生命的价值会因你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精彩。(华西岳)

师:你是曹雪芹的知音。

生3:你,命中注定是一个薄命的女子,正如你的名字——“真应怜”。可是你,从未埋怨过什么,而是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我想,也许在大观园的时光是你最美好的回忆吧。不用被冷嘲热讽,不用被责辱打骂,只有那篇篇诗文,只有那片片真心。(叶华东)

师:写得好吗?

生鼓掌:好!

生4:花落余香霜满天,读书翰墨与菱染。团团月色抹玉栏,潇潇梦引千丝乱。苦笑痴人人若痴,红楼作伴总归还。《苦吟》(李筱)分页标题

师:都是才子和才女啊。老师在看完这篇文章后,也有许多话要对香菱说,于是写了一首诗送给香菱。我来朗读第一诗节,同学们齐读后面两个诗节好吗?

生齐:好!

师生合作朗读《赠香菱》

 

致香菱

(钱伟燕)

犹如一株丹桂

于寂寞的季节遥送暗香

没有牡丹的艳冠群芳

也不似腊梅凌寒吐蕊

但你却以一贯的坚守

努力使自己绽放

绽放的不仅是小如米粒的花朵

还有你那颗不甘平凡的心

 

犹如独立寒潭的白莲

任凭风雨无情地摧折

任凭闪电凶残地打击

尽管泥污也试图将你沾染

可你却还给世俗一个惊喜

那高洁而挺立的

不仅是你的头颅

还有你不屈的灵魂

 

你从红楼上姗姗而来

命运将你捉弄

你却笑对人生

不曾摈弃存于骨子里的诗性

原来你从未走远

一直立于彼岸

微笑千年师:课后完成两个作业,一是比较分析三首诗歌,为下节课的诗歌赏析做准备。二是希望大家能打开经典名著,将红楼之旅进行到底。谢谢大家!下课!分页标题

 

 

 

 

 

 

 

 

 

阵痛与惊喜

——教学《香菱学诗》心得

钱伟燕

每次上公开课,我就联想到新生命的诞生,伴随着撕心裂肺的阵痛以及迎接新生命的惊喜。这次在十一长假之前得到了要上课的消息,心中莫名的紧张,真的很久没有开课了,不知道能否胜任。

长假虽然没有天天备课,但总是心有牵挂,也没有好好玩。终于在最后一天晚上把初步的思路写出来了。长假结束之后就是运动会,根本没有时间试教和调整。于是我只能拿着我的稚嫩的教案去找我的师傅邱静老师,在她的指导和建议下,教案初步理顺了。又在肖校长的指导下修改了一些细节,所以虽然没有试教,但是教师的预设还是进行了改动。

其实每次修改教案都很痛苦,哪怕是一个词语,也要想破脑袋,因为要打破思维定式真的很难。更何况是环节的修改呢?如“用一个词香菱学诗的特点”这个感知环节,开始时采用的是按句式说话:“香菱学诗学的 ,我从 可以看出。”肖校长觉得形式过于老套,还不如直接发问比较好。可是我就是想不出好的方案,于是我就想用“香菱是如何学诗的?她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替代。不过这两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在我遇到瓶颈时,还是我师父一语道破:现在流行关键词,不如从这方面着手。再如“笑”和“苦”的这个环节,到底以怎样的顺序呈现才是很流畅,很水到渠成。这个问题一直让我纠结。试教时也觉得有点别扭。直到我第六次誊写教案,才将思路理得非常清晰。课前我对着镜子练习,默写教案,连做梦也是上课的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阵痛尽管让我备受折磨,但是上好课后的轻松和宝贵的收获更让我惊喜。难怪他们说上公开课可以让一位老师很快地进步呢。

自己觉得这次上课感觉仍保持了原本的亲和力,只是比以前更从容了,不再是一边听着学生回答我的问题,一边想着接下来自己该讲什么,生怕遗漏了什么。对课堂的处理还是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的。最后诗歌的呈现,把课堂推向了一个高潮。不过时间的把握上还是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捕捉还不到位,课堂点评的语言太匮乏了。

前辈及名师们的评价现摘录概括如下:

王云云老师的点评——

优点:教态从容、环节清晰,教学设计重视文本的阅读和回归。

不足:可以把三个问题设计成一个主问题;可以把细节讲得更透彻;对“苦”的挖掘还不够深;若让学生当堂写效果可能会更好;缺少板书。

吴卫建老师的评价摘录如下:

总评:好,还可以更好!

加入了小说的场景的分析,这是创新,是高中要上到的。(这个我确实不知道,误打误撞了)

大气:表现在课的立意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堂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遵循由低到高的规律。

丰富:有精细的语言教学;有足够的思维容量;有效的内容拓展,但是还可以加上名家对这一章节的评析,如钱理群教授的;有深刻的感悟,但对最后的深意解读停留在浅层“对香菱的同情”而没有联系整部小说主旨“女子悲剧性的命运”上,面不够广。(一针见血)

板书的设计缺失;朗读的指导应更细致;第三首诗到底在哪里出现比较好值得商榷。

非常感谢两位老师中肯但一针见血的点评,承蒙大家错爱,我会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的。

经历了阵痛,收获了惊喜。心中明白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轮挑战的开始。

在最后,还是要再次感谢我的师傅,一路走来,若不是有她的扶掖帮助,我不可能有今天的从容和自信。她每次总是倾囊相授,不厌其烦,还特别考虑到我的个性特征。有这样的师傅,真是我的幸运。

感谢这些可爱的学生,他们那么力挺我让我感觉心头很温暖。

现将学生的作品收录如下:

1.人无一帆风顺,雨过才会天晴。石可试女人心,难可磨女人命。自古红颜多薄命,然倾城一笑否焉。人可死亦可活。当泪划过寂寞,生命才会永恒。(刘逸凡)

2.你学诗,其实你的人生也是一首最美也最寞落的诗。美在你一颦一笑,点滴的瞬间;寞落在身世,最后人生的结局……香菱是一首诗,这诗美丽而寞落。(凌听)

3.香菱勤奋好学,专心写诗,让人佩服。她的诗一次比一次好,这是客观的进步。(陈腾华)

4.句如诗,人如诗,你的才情令人敬佩。(尚淑慧)

5.香菱命运多舛,在封建社会的大山重压下,她生活的轨迹已不可改变,但生命的价值会因你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精彩。(华西岳)

6.你就如那莲,永远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即使是经历了几番波折,但却仍然悄然绽放。(王陆秀)

7.你的努力让我惭愧 ,你的认真让我愧疚,我要向你学习。(汪宇佳)

8.你,命中注定是一个薄命的女子,正如你的名字——“真应怜”。可是你,从未埋怨过什么,而是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我想,也许在大观园的时光是你最美好的回忆吧。不用被冷嘲热讽,不用被责辱打骂,只有那篇篇诗文,只有那片片真心。(叶华东)

9.一生两世寻不见,平生遭际悲犹见。如今怜你身犹苦,大梦读来泪涟涟。(吴雪宁)

10.花落余香霜满天,读书翰墨与菱染。团团月色抹玉栏,潇潇梦引千丝乱。苦笑痴人人若痴,红楼作伴总归还。《苦吟》(李筱)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江城子 密州出猎》课堂教学实录级点评
  • 下一篇:《论语》十则课堂实录及点评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省级优质课教学实录:《离骚》(图)省级优质课教学实录:《离骚》(图)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