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文言文解析

《振我过也》原文、注释、译文、阅读理解

作者/雪中飞  日期/2019-12-10  浏览/2137


振我过也

  晋①中行文子②出亡③,过于县邑④。从者⑤曰:“此啬夫⑥,公之故人,公奚⑦不休舍⑧且⑨待后车?”文子曰:“吾尝⑩好音(11),此人遗(12)我鸣琴(13);吾好(14)珮(15),此人遗我玉环;是振(16)我过(17)者也。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18)于人也。”乃去之(19)。果收(20)文子后车二乘(21)而献之其君矣。(出自《韩非子·说林下》)

  【注释】

  ①晋:春秋时晋国。

  ②中行文子:晋国大臣,即荀寅。中行,复姓:文子,谥号。

  ③出亡:逃亡在外面。

  ④县邑:县城。

  ⑤从者:随从的人。

  ⑥啬夫:本指农夫,后用作小官名。

  ⑦奚:为什么。

  ⑧休舍:休息住下。

  ⑨且:连词,又,也。

  ⑩尝:曾经。

  (11)好音:爱好音乐。

  (12)遗(wèi)):赠送。

  (13)鸣琴:使物体发声称鸣。

  (14)好:爱好。

  (15)珮:通“佩”,古人系在衣带上的饰物。

  (16)振;这里是助长的意思。

  (17)过:过失,过错。

  (18)求容:求得容身。此指求取(别人)喜欢。

  (19)乃去之:于是离开了县城。去,离开。

  (20)收:拘捕。

  (21)二乘(Shèng):两辆车。乘,车辆。

  【译文】

  晋国的中行文子(荀寅)逃跑出来,经过县城。随从的人问道:“这里的主管,是您的老熟人,你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同时等等后面的车?”文子说:“我曾经喜爱音乐,这个人就赠给我琴;我喜爱饰物,这个人就赠给我玉环。这是助长我的过错啊。从前他故意来迎合我,我现在正怕他拿我取悦于别人呢!”于是,文子离开了那里。(主管)果然拘捕文子落后的二辆战车,献给了他的新主子。

  【阅读理解】

  1.中行文子不肯住宿县城,原因是:

  “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即“故人”只会投合他人来求取好处,而不会规劝别人改过。中行文子怕他也会用以前的方法去向别人求取好处。

  2.启示:①看人识人不能只注重表面,而应该看清他的实质。②有些人的所作所为带有功利性,不能为求好处丧失做人底线。③讨好别人,助长自己过错的人,不可依赖。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普少习吏事》原文、注释、译文、阅读理解
  • 下一篇:《朱晖重信义》原文、注释、译文、阅读理解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归纳与梳理(2022版)《<世说新语>两则》知识归纳与梳理(2022版)

    《出师表》知识归纳与梳理《出师表》知识归纳与梳理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