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教案选粹

高尔基《海燕》优秀教案

作者/佚名  日期/2012-04-19  浏览/9882


 

9 《海燕》教案

教材分析

《海燕》写于1901年,是高尔基的一首著名的散文诗。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海天情景,来反映列宁领导的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夕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并借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地飞翔和欢乐地叫喊的形象,来欢呼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首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学习象征手法及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

能力目标

1.熟读成诵,在诵读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中蕴涵的感情。

2.初步形成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

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3.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鸭、暴风雨、闪电等的象征意义。

突破方法:本文是一篇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海燕、海鸥、企鹅、海鸭、暴风雨、闪电等形象的意义。这样,学生就能深人文本,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评析以及方法指导,在课堂中营造“对话情境”,引导学生人情人境,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与生活对话。

2.圈点批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一)

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做海燕,(示课件,在狂风和乌云聚集的海面上,海燕在展翅飞翔)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这节课让我们走入《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来感受高尔基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最强音。

设计(二)

生命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时处处都在向我们展示生命之美。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草坪似翠绿的地毯,孩童似猴子般机灵,老者似神仙般逍遥。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柔美;在墨黑的背景中,通体如镜子般透亮,脸庞如月亮般恬静,那令人遗憾的断臂,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残缺之美;在绿茵场中,足球运动员那如旋风般的推进,如狂飘般的进攻,如蛟龙般的拼抢,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之美。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是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作品犹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让我们共同进人海燕的世界,面对大海、乌云、闪电去感受海燕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美。

二、美文赏读

1.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心中的海燕,同学们做好两件事:一是明确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二是哪些字词容易读错或读不准请注上音。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

胆怯(qiè)   掠起(lüè)  号叫(háo)  呻吟(shēn yín)  翡翠(fěi)  蜿蜒(wān yán)

2.学生赏读。

如果让同学们来读,大家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呢?(生:充满激情)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大声地、自由地读出你心中的海燕。

3.教师指名学生诵读,对朗读过程中在重音、节奏、语气方面出现的不足,给予适当纠正。

4.学生自由诵读,充分想象、体会作品中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

高尔基敏锐地体察到时代的脉搏,并以“海燕”这一深刻反映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吹响了嘹亮的进军号角。请同学们试为课文拟一个简洁恰当的副标题。示例:胜利的预言家。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结:

下列几个副标题均适用:“勇敢的斗士”“渴望暴风雨的勇士”“革命的先驱者”“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无畏的革命者”“划破乌云的利剑”。

5.合作研讨,梳理文章思路。

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构成了海燕活动的特定背景,海燕的艺术形象在景象的变换中逐步完善。请同学们依照海上图景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变化梳理课文的思路。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后明确:

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即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第一个画面(从开头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第二个画面(从“乌云越来越暗”到“是的,遮不住的”):写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以必胜的信心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个画面(从“狂风吼叫”到篇末):写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着暴风雨。

三、分析海燕形象

1.学生通读全文,画出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并体味其表达效果。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提示: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句中“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寥寥数字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写法。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句中“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以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2.思考:文中的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明确:

文中的“海燕”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血肉丰满、气质刚正的海燕形象是在暴风雨的渐次逼近的景象变换中逐步完善的。在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波澜壮阔的环境描写中,海燕乐观、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得到鲜明有力地展示。海燕的形象蕴涵鲜明的时代特征,“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组意象群象征了反革命的黑暗势力,“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的海燕则是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象征。

3.学生配乐齐读全文,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

四、研读赏析

结合作品的三个场景,指名学生分别朗读后齐读。请学生特别研读文中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的语句。

教师提示:暴风雨的到来使这些海鸟惊慌失措,课文抓住它们的声音、行动、情态,状写

出惊恐万状的丑态:对暴风雨充满恐惧的海鸥“呻吟着”“在大海上飞窜”;被“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的海鸭“也在呻吟着”;畏缩起身子藏在崖岸下的企鹅“蠢笨”“胆怯”。

思考:如何理解课文塑造这一意象群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

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研讨后交流,教师明确:

海鸥、海鸭、企鹅这组意象群象征了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这些海鸟心惊胆战、惊慌失措的情态,正是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者心态的真实写照,真实地反映了1901年前后俄国资产阶级对待无产阶级的态度,字里行间寄寓着作者无情的嘲讽和蔑视。

文中这些海鸟的胆怯、自私和逃避现实,对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

1.师:在刚才赏析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作者对海燕和·其他海鸟的情感态度是不同的,那作者为什么赞美海燕,嘲讽其他海鸟?(生沉思)要想深人探究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

(屏幕出示写作背景)教师激情介绍:

1901年的俄国,正是人民群众的革命风暴风起云涌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者发动了对沙皇反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就在这紧要的关头,也有一批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静观其变,趁机渔利。高尔基,这位勇敢的革命斗士,为了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批判假革命者、不革命者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吹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

(1)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谁?嘲讽其他海鸟是在嘲讽谁?

明确: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革命者,嘲讽其他海鸟是在嘲讽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革命者,而是借赞美海燕来赞美革命者呢?

明确:(讨论交流)沙皇疯狂地镇压革命,直接赞美革命者容易受到迫害。

这种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手法叫象征。(板书象征)

(屏幕出示革命者战斗画面)同学们,正是在海燕精神的鼓舞下,俄国革命者先后掀起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风暴,一举推翻了沙皇统治,使盘踞俄国政坛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最终覆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三段,感受海燕精神的伟大,感受高尔基为俄国革命者吹响的战斗号角。

2.时光流转,百年历史已成过去,革命的风暴也早已烟消云散,但海燕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挑战生活的暴风雨需要更大的勇气。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呢?

请以“我们是勇敢的海燕”为题写几句话,表达你的观点。(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美美地朗读中享受了作品,感受到了作者高昂的战斗激情,感受到了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其实,自然界的暴风雨并不那么可怕,而挑战生活的暴风雨却需要更大的勇气。愿同学们都做勇敢的海燕。

板书设计

《海燕》板书设计《海燕》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散文诗,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节选自《海燕》)

(乙)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

忽然,在蛇所待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

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去,但是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那受伤的鸟跟前,轻声说:

“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施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

“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

(节选自《鹰之歌》)

1.甲、乙两文在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时都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写作手法。

2.甲、乙两文中的海燕和鹰这两个艺术形象,代表了_______________,两文热情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海燕和鹰的战斗生活,具体地说是………………()

A.海燕面对战斗,鹰召唤战斗。

B.海燕迎接战斗,鹰临死前渴望再次投人战斗。

C.海燕迎接战斗,鹰期待战斗。

D.海燕面对战斗,鹰追求理想、宁死不屈。

4.两文在塑造两个艺术形象时,主要描写了海燕的________________和鹰的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乙文中的景物描写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相同的是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和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是:甲文烘托海燕的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映衬鹰的思想境界。

6.两文在塑造海燕和鹰的形象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基调有所不同,甲文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鹰说:“我见过天”这句话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可用甲文中描写海燕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来进行表述。

参考答案:

1.象征对比

2.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坚强无畏的革命精神

3.B

4.行动 语言

5.象征社会现实 英雄形象

6.激越豪壮 悲壮

7.高傲 欢乐

教学反思

《海燕》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学设计由海燕的形象导人,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以朗读教学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揣摩感悟诗情画意和理趣,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评,评中读。在赏析海燕形象时,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既尊重学生对海燕形象的感性认识,又结合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海燕的特定内涵。在延伸拓展中,将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与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面对生活的暴风雨时也要像海燕那样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是: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时间比较少,教师的指导性语言过多,范读的时间过长,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也不便于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可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朗读的方法,再由学生讲明自己朗读的技巧,教师加上适当的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巴金《短文两篇》(《日》《月》)优秀教案
  • 下一篇: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复习教学设计(最全)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复习教学设计(最全)

    2017年春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2017年春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