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训练题及答案
作者/飞雪 日期/2020-09-15 浏览/43034
《红星照耀中国》训练题及答案
1.《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各句描述中的“他"的名字。
(1)他先后就读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周恩来)
2.他的一家66人被杀,他是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徐海东)
3.他是毛泽东的老师,以57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总是把马让给伤病员骑。(徐特立)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1933年到1937年,斯诺同时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斯诺访问陕北根据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2)《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3)“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办公桌。哨兵向他报告我到来的时候,他正伏案在看电报。"
5.填空。
我一边和_____________(人名)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儿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这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语段中横线上应填周恩来(人名)。
6,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回答问题。
(1)简述该书中作者对彭德怀的印象。
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对此很是欣赏。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7.回答问题。
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事。
(1)上面选文中“他”的名字是什么?
毛泽东
(2)阅读完本书后,你对斯诺笔下的毛泽东是什么印象?
毛泽东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8.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解析】应为1936年6月至10月。
9.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本书作者是第一个采访红色边区的西方记者。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纪实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解析】斯诺在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长征,其中并没有鄙夷的意思,也没有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10.[2020杭州四校期中]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其中不匹配的一项是(D)
A.毛泽东——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是一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还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B.周恩来一一他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讪的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造反者”。
C.彭德怀一一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是个很活泼的人。
D.贺龙一一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是自豪,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机器真诚。
【解】D应是徐海东。
11.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埃德加·斯诺,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是延安。
(3)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次“大迁移”指的是长征。
12.斯诺认为毛泽东主席是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并把他写的关于长征的旧体诗附在文中。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简要概括这首诗涉及的长征的具体事件及所展现的红军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主要事件:穿越五岭,翻越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越岷山(过雪山)。红军精神:忠于马列主义,忠于共产党的领导,富有革命热情;吃苦耐劳,英勇无,不怕牺牲;机智灵活,善于团结。
13.斯诺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请结合该著作的内容,说说你对斯诺的话的理解。
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中国革命者的斗争生活经历(或:很多内容是“口述实录”)。例如,作品中写毛泽东,就引用了他大量的口述内容。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不是作者写的;但素材的整理与艺术加工是需要作者完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又是作者写的。
14.[2020连云港斡榆区期中]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向我们展现了红军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红小鬼,请概述两个反映红小鬼优秀品质的情节。
红小鬼中的“少年先锋队员”,同成年游击队并肩作战,面对白军毫不退缩,英勇无畏;检查路条的红小鬼,不让没有路条的彭德怀过关,即使路条是彭德怀开的也不行。这反映了红小鬼的认真负责。
15.《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一一从政治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军事将领贺龙、彭德怀、徐海东、刘志丹,传奇人物董健吾、邓发,直到那群向彭德怀索要路条的少先队员以及具有高度个人自尊的小通讯员向季邦,个个写得栩栩如生,真实感人。正是这群大大小小人物的历史,构成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
16.阅读材料,填空。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对我招呼:“哈哕,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才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这段文字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该书是一部文笔优美、很强的报道纪实性作品。这部分书的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文中第二段中的A是周恩来(人物姓名)。
17.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中有一句歌词:“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对此也有相应的描述,请简述事件经过。
1935年,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两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二十四军第五旅第七团一个营筑堡防守。到达当晚,红一团在林彪的率领下出其不意地袭击安顺场,俘获敌军团长及他的一艘渡船。先锋部队十六个战土组成渡河突击队,在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的掩护下突击渡河。突击队冒着川军密集的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并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授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线部队及时渡河增援,巩固了渡河点。由此,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18.结合第八篇中“政治课”的内容,从以下方面比较红军和白军的不同之处,探究红军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原因。
生活条件 升职方式 参军途径 作战目的
在生活条件上,红军中人人平等白军中,士兵受到压迫。在升职方式上,红军军官是靠战士表现提拔起来的,白军军官是靠金钱或权力升迁而来。在参军途径上,红军战士是志愿当兵的,白军士兵是被强征来的。在作战目的上,红军为自己和群众而战争,白军为地主豪绅而打仗。简言之,红军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原因是善待百姓、为百姓谋福利。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周恩来。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还进行过其他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毛泽东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等。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在甘肃随红军骑兵骑了几天马,或者精确地说,随红军骑兵走了几天路。他们借给我一匹好马,配有俘获的西式鞍子,但是每天行军结束时,我觉得不是马在侍候我,而是我侍候马。这是因为我们的营长不想让他四条腿的宝贝过累了,要我们两条腿的每骑一里路就要下马牵着走三四里路。他对待马好像对待狄翁尼家的四胞胎一样,我的结论是,任何人要当这个人的骑兵得首先是个护士而不是马夫,甚至最好是个步行的,不是骑马的。我对他爱护牲口表示应有的敬意一一这在中国不是常见的现象一一但是我很高兴终于能够脱身出来,恢复自由行动,这样反而有的时候真的骑上了一匹马。
(1)上面的文字选自哪部文学作品?文中的“我”是指谁?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2)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意思?
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出红军战士在恶劣的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
21.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B)
A.朱德——他是坚韧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十分地诚恳。
C.彭德怀一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2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
A.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已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B.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在欧洲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拜见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C.“人生五十始!”这句话说的是徐特立,苏区人人都叫他“教书先生老“,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
D.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
23.《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记载:“彭德怀看见我瞧着他,便开玩笑说:那边这个人是著名的赤匪。你认出他来了吗?”新来的那个人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其中“那个人”是(D)
A.陈赓 B.徐向前
C.杨成武 D.徐海东
24.阅读题
【A】附带说一句,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要悬赏缉拿他、徐海东、毛泽东。彭德怀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
我注意到,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作少年先锋队。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问题。
他很尊重他们。
【B】有一次我同彭德怀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我后来了解彭德怀为什么喜欢这些“小鬼"那是他对我的再三要求让步,把他自己的童年的一些情况告诉我的时候。他在自己的童年所受的苦,可能使西方人听来感到惊奇,但是确实够典型的背景材料,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
(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乐观、勇敢,勤俭节约的人。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②平易近人,喜欢孩子。彭德怀经常与少年先锋队的孩子一起,尊重他们,将自己的棉衣脱给小号手穿。
(2)除选文中提到的内容,请再从原著中举出与彭德怀有关的三件事。
①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②登山时“免子一般蹿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③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并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④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其他同志骑。
(3)联系原著其他内容,试着分析彭德怀投奔红军的原因。
①童年的不幸遭遇使得他对社会不满,很早就具有了反抗意识。②从军的经历和阅读《资治通鉴》让他反思怎样才能进行有意义的革命斗争。③接触到《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进步书籍让他怀着改造社会的信念参加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25.阅读题
不像莎士比亚,孔夫子认为名字具有头等重要性。至少在朱德这个名字上是这样。这个名字叫起来很响亮,英文里应拼作JuDah,因为发音是如此。
这个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虽然当他在边远的四川省仪陇县诞生后他的慈亲给他起这个名字时,是无法预见这个名字日后具有的政治意义的。无法预见这样的事,否则他们早就会吓得把他改名了。
在南方的这些年月里,朱德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在最后一次围剿中,他面对的敌人,其技术上的进,攻力量(包括重炮、飞机和机械化部队)估计超过,他自己的部队八倍至九倍,资源超过他许多许多倍。
不论如何估计他的胜败,必须承认,就战术的独创性、部队的机动性和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再三证明自'己胜过派来打他的任何一个将领,而且无疑建立了中国革命化军队在游击战中的不可轻侮的战斗力。红军在南方所犯的重大错误是战略上的错误,对此,政治领导人必须负主要的责任。但是即使有这种错误也很少疑问,要是红军能够在第五次围剿中哪怕以大致相当的条件与敌军对塗,结果就会造成南京的惨败——德国顾问也没有用。
(1)读选文并结合原著,简要分析朱德的人物象。
①朱德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杰出军事家。他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②朱德是一个天性温和,平易近人,爱惜部下的将领。他与通士兵同甘共苦,与他们一起娱乐、运动。③他是一个朴实热情和吃苦耐劳的人。在伙食奇差的条件下他从不叫苦,闲时帮助农民种庄稼。④他是一个喜欢运动、好学、精力充沛人。他给自己定下详细的读书计划,喜欢打乒乓球、篮球。
(2)《红星照耀中国》中还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红军?请再列举两个人物和一个相关事例,并说说从他们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
示例:周恩来。①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②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从周恩来身上我学习到凡事要提前做好规划,并且要多替别人着想。
(3)读选文并结合原著,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①爱护部下天下闻名,宁愿自己走路,也要把马让给走累的同事,赢得战士的心。②同甘共苦,平等待人,跟一般战斗员生活并打成一片,方能带领齐心的队伍。③温和朴实,但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战斗时威力尽显。
26.综合创新题
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有同学发现“红”字是书中反复出现的字眼,“红星”“红军”“红小鬼”……同学们对书中的“红”字的内涵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请根据书中的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将其补充完整。
【甲】我认为,“红”不再是颜色,而是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革命热情,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奋力拼搏,在第五篇《长征》中,我不但看到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赴汤蹈火飞夺泸定桥,还看到他们①在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
【乙】我理解为一种②积极与乐观或者不管行军多疲乏,也不觉得苦的精神,你看书中“红小鬼”③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