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教学参考

校园文化展板:《人类探索宇宙之路》(图)

作者/欣然  日期/2013-11-26  浏览/639


梦想有多远,我们的足迹就有多远

——人类探索宇宙之路

 

世界航天之最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它标志人类真正意义上迈开了进军太空的步伐。

第一艘载人飞船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乘坐这艘飞船的航天员是加加林。从发射到返回历时108分钟。

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该飞船有两名航天员,别列亚耶夫空军上校和列昂诺夫空军中校。列昂诺夫在舱外空间环境中行走了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第一次太空对接

1969年1月14日,苏联发射载人飞船联盟4号,1月16日与联盟5号对接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两艘飞船在太空对接飞行。苏联从发射第一

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船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了联盟9号飞船,机组人员2名,目的是研究长期无重力飞行对机组的效应。该飞船在太空飞行17天16小时58分55秒,于6月19日返回地面,成为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船。

第一座空间站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礼炮”1号重18425公斤,运行到1971年10月11日。

运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986年2月20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和平”号空间站运行的15年期间,共有31艘载人飞船、62艘货运飞船与其对接,28个长期考察组和16个短期考察组先后访问过“和平”号空间站,共进行了16500次科学试验,完成了23项国际科学考察计划。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空间站坠落于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成为人类历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最大的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于2010年建成后,总重量423吨,长108米,宽88米。有6个实验室,33个标准有效载荷柜,可载6至7人。这将是最大的空间站。

第一位太空游客

2001年4月28日:美国的千万富豪丹尼斯蒂托成为第一位太空游客。他在太空共呆了7天22小时4分钟,绕着地球转了128次。

第一次进入月球轨道

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它携带的阿波罗8号飞船乘坐着3名航天员。在12月24日上午,机组抵达了月球轨道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运动。这是人类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

人类第一次登月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点56分,在着陆约6小时后,航天员阿姆斯特朗钻出登月舱,下到月球表面。

太空停留时间最长

2005年8月16日,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克里卡列夫打破了他的同胞谢尔盖•阿夫杰耶夫创造的747天14小时14分11秒的太空停留纪录,成为累计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人。

太空飞行最远纪录

阿波罗13号机组在1970年4月15日到达月球的远边,距离月球表面254公里,距离地球400171公里,创下了航天员太空飞行最远的纪录。

载人太空飞行最快纪录

1989年5月26日,阿波罗10号飞船从月球返回地球时,创下了载人太空飞行最快的纪录,速度为11.1公里/秒。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起飞73秒后爆炸,成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第一次重大灾难。

第一名女航天员

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是苏联的捷列什科娃,她生于1937年3月6日,是一位拖拉机手,曾参加跳伞俱乐部,后被选为航天员。1963年6月16日乘“东方”6号进入太空,在轨道上运行了70小时50分钟,绕地球48圈。2003年捷列什科娃访问了中国。

第一位太空行走女航天员

1984年7月25日,苏联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走出“礼炮”7号空间站的舱门,进行了3小时35分钟的太空行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出生于1948年8月8日,在1982年乘联盟T7飞船飞行,成为苏联第二位女航天员。

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国家

到2004年10月24日,苏联/俄罗斯的航天员在太空共飞行了16858.71人/天。

第一架航天飞机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每次飞行最多可载8名宇航员,飞行时间7至30天,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太空,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器。

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

中国有了航天

1956年4月,国家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同年5月又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五院,钱学森任院长),正式宣布成立,代号0038部队。这一历史性的纪念日,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航天事业。

中国第一枚导弹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2年3月初,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运往酒泉发射场。3月21日,导弹发射失败,后经认真总结,找到了问题症结。1964年6月29日,修改设计后的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第一枚探空火箭

1960年2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千米,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第一枚国产中程导弹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新型号中程导弹的研制工作,这个型号从1965年3月结束方案设计阶段,相继转入初步设计、技术设计、试制生产、地面综合试验等阶段,到1966年底进行首次飞行试验,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

“两弹”第一次携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塔爆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此前不久,中国新研制的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刚好为“两弹”结合创造了前提。1966年10月中旬,又接连进行了“两弹结合”的冷试验并取得成功。1966年10月27日,头部装着核弹头的导弹像一条怒吼的巨龙直冲云霄。几分钟后,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高度实现核爆炸,“两弹结合”试验圆满成功。

第一颗卫星上天

1970年4月1日,装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和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列到达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4月24日,卫星按预定时间发射进入轨道,晚9点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宏亮。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73年初,返回式卫星进入正样研制阶段。1975年11月26日该星按时发射,火箭按预定程序飞行,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轨道近地点高度173千米,远地点高度483千米,轨道倾角63度,入轨精度符合设计要求。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顺利地按预定时间返回中国大地,获取了丰富的遥感资料。

自行研制的第一枚飞航导弹

1960年初,中国开始仿制飞航式导弹,1966年底仿制的第一个海防战术导弹型号——上游一号舰舰导弹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了海军部队,结束了中国海军有舰无弹的历史。1971年开始自行研制全新的导弹——鹰击八号。鹰击八号为高亚音速超低空掠海飞行、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小型多用途导弹。1979年11月,鹰击八号导弹首发飞行成功。

第一次水下发射火箭

1967年,中国大型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研制取得了初步成果。之后,越过了单级火箭阶段,直接研制两级发动机;越过陆基火箭阶段,直接研制潜艇水下发射火箭。1980年下半年,固体燃料火箭进入总装测试阶段。1982年1月和4月,在地面成功的进行了两发固体燃料火箭由发射筒发射的飞行试验。1982年10月12日,装载着固体燃料火箭的试验潜艇,徐徐驶出海港,驶向大海,潜入发射深度,随着一声“发射”口令,火箭瞬时被强大的燃气压力推出发射筒,跃出碧海,直刺蓝天。发射获得成功,它标志着中国的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

1970年,中国开展了运载火箭及通信卫星新技术的研究。1975年,确定选用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方案。1984年3月下旬,完成了卫星、火箭在技术阵地的测试工作。3月28日,试验通信卫星和运载火箭向发射阵地转运。4月8日19时20分,火箭发射成功。4月10日,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入轨精度极高。4月17日18时,卫星通信试验正式开始。5月14日,通信试验结束,正式交付使用。从而使中国的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了试用阶段。

第一个航天发射场

1958年初,中国在酒泉以北的戈壁滩上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1965年,根据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在酒泉发射场建造了可以发射多级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有两个工位的发射场区。发射工位最壮观的设施是高55米的一号龙门塔。之后又续建了一个重型卫星的发射工位。

第一个通信卫星发射场

由于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的地理位置在北纬40度以北,不利于发射通信卫星。于是就有了西南航天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70年——1980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建设。其中工作塔总重900多吨,他将完成西北发射场一号龙门塔和脐带塔两项设施的任务。工作塔高77米,三座避雷塔高100多米。控制站在离发射场数千米的地方,有一座指挥控制大厅,装有总指挥台和一座宽18米,高6米的大型组合式显示屏幕,其中心部位是一个彩色电视屏幕,其宽度为5米,高3.75米。发射前,它显示发射阵地的电视图像,运载火箭起飞后,它显示运载火箭实时飞行的弹道曲线和特征参数。利用发射场这些现代化的发射指挥设备,指挥员可一目了然地观看发射前后的全过程。

长征火箭第一次商业发射

1985年10月,中国宣布对外承揽商业发射服务。1989年1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亚洲通信公司签订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服务合同。

1990年4月7日,中国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跃起,直上九霄。长征火箭第一次对外商业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第一次“一箭三星”

1981年9月20日,中国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发射了3颗卫星,3颗卫星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这种“一箭三星”技术当时在世界引起了很大轰动。

第一个固体火箭上面级

1995年中国自行研制的上面级固体近地点变轨火箭发动机——EPKM,两度与“长二捆”联袂,将“亚洲二号”和“爱科斯达一号”卫星送入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至此,结束了中国发射大重量卫星必须使用外国上面级固体发动机的历史,同时,也开辟了中国固体火箭跻身国际发射舞台的新纪元。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号,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发射成功,飞船准确地按运行轨道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个小时,于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在预定地区安全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到2002年12月30日,“神舟” 二号、三号、四号又先后相继发射、往返成功。

中国遨游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绕地球飞行14圈后,10月16日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运行的“神舟”五号发送返回指令。6时36分,地面搜索人员找到了“神舟”五号返回舱。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入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第一次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驾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46圈,历时68小时。翟志刚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实现了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第一次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我国成功完成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

刘洋, 1978年出生,河南人,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1978年生,独生女,但从来不娇气。空军第七批女飞行员,少校军衔。在飞行过程中有着同龄人非同一般的镇定和冷静,成功化解18只信鸽撞机危机。2012年6月神舟九号顺利升空,成为中国第一位飞天的女航天员。被评选为“2012中华儿女年度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校园文化展板:《探索世界奥秘》(图)
  • 下一篇:《小圣施威降大圣》课后研讨与练习答案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2023年秋初中七八九年级语文教材变动内容2023年秋初中七八九年级语文教材变动内容

    劳动教育计划劳动教育计划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