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辅导:鲁滨孙漂流记

作者/晴雪  日期/2012-08-09  浏览/1230


《鲁滨孙漂流记》(Robinson Crusoe)

(注:Robinson译为鲁滨逊、鲁滨孙均可,本资料从人教版采用“鲁滨孙”。)

作者: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 1660-1731)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

阅读感受:逼真自然的描写;非凡的想象力;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一、作品简评

1704年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被船长一起在荒岛,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以他为原型创作了《鲁滨孙漂流记》。小说以极大的篇幅描写了鲁滨孙落难荒岛,不畏艰难,自耕自力,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歌颂了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美好品德。为此,笛福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

此书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在世界文学中塑造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鲁滨孙所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四处扩张的时代,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处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们,富于冒险、充满野心、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和一种精神斗志。因此,鲁滨孙很自然地成了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他流落荒岛后,不是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而是发挥自己全部才智,不断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善自己的伙食和居住条件,一切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创造出来,他创建了自己的王国。他以劳动成为自然的主人,从而引起人们对他的热爱。

本书另一个艺术成就是它的真实性和具体性。在英国文学中,这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笛福的技巧在于把想象的事物描写得栩栩动人、妙趣横生,准确生动和细致地写出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特征。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而在写作时语言简朴、明晰,语句通俗、浅显,他特别强调文章要有简明的风格。正因如此,本书才能广泛在群众中流传。

《鲁滨孙漂流记》引起许多作家竞相模仿,同时代的英国作家斯威夫特著名的《格列佛游记》就受了它的影响。卢俊在《爱弥儿》中曾将它作为爱弥儿15岁时的必读书。此书不仅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许多思想家也常常从中汲取养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多次引用鲁滨孙的故事来分析资产阶级的本性。

二、内容梗概(情节速览,常看常记)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鲁滨孙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种种经历;第三部分则是写他离开荒岛之后的事情。

鲁滨孙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他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去英国伦敦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逃生。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与佐立(又译作苏利)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

可生性喜欢冒险的他不甘心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孙幸存,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在日记中给这个岛取名绝望岛。

(以下为体现生存智慧的事例,括号内为另一种表达)

(1)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及时将搁浅船中可用的东西搬到岸边,使之成为今后生活的物质基础。)

(2)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找到山坳前的一块平地,搭起帐篷,拥有了临时的安身之所。)

(3)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的困难。

(4)此后创造性地用刀刻痕计时,(具体计时方法见主要情节5)

(5)并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种大麦和水稻,获得一个稳定的食物来源。)

(6)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用收获的粮食烘烤面包,改善了自己的饮食。)

(7)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

(8)他还几经失败制作了陶器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用来盛放各种食物等。

(9)当他得了疟疾,他学会用烟叶治疗。(患病时,咀嚼烟叶,治好了自己的病。)

(10)设法用水手的值夜衣改制了两件背心,用来抵御太阳的照射。

(11)用山羊皮制成帽子、外衣和裤子,用来抵御寒冷。

(12)把葡萄晒成葡萄干,便于保存。

(13)虽然生活渐渐安适,鲁滨孙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两年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将之遗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伐树,花了两年时间,造成一只独木舟,进行沿岛航行。)

鲁滨孙在岛上独自生活了十七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都是人骨,生过火,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孙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二十四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吃掉的俘虏。鲁滨孙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鲁滨孙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孙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闹事,把船长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孙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帮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帮水手留在岛上,自己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绝望岛)回到英国。鲁滨孙荒岛余生28年后重返故土。

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孙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鲁滨孙又送去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三、主要情节(2个重点,2个次重点)

1、遭遇大风暴

鲁滨孙在巴西发财后,为了扩大种植业的规模,代表当地种植园主去几内亚偷运黑奴。不料,当他们一行穿过赤道时遭到了飓风的袭击,同行的人有的死了,有的被卷进海里。在北纬十二度十八分处,遇到了第二阵暴风,船被搁浅在沙滩上动弹不得了。船上的人上了小艇,鲁滨孙被巨浪埋入水中,又被推向岸边。等海水退尽,他登上陆地,平安上岸,搬走船上的木头,扎成木排,拿了几只角筒,一小包子弹和两把生锈的旧刀,搭了一个像木头房子似的住所。他又找到了食物,心中感到安稳踏实。

2、恐怖的人肉宴(次重点)

不知不觉,鲁滨孙已在孤岛上生活了十七年了。由于担心会落到野人和食人生番的手里,他时刻觉得危机四伏。有一次,在岛的西南角,他偶然发现了野蛮人吃食同类肉体的场景,迫使他活动范围仅限于城堡、别墅和森林中的圈地,做事也比以前小心,抛掉了发挥创造发明的想法,一心只想着怎样对付怪物的袭击。慢慢地,鲁滨孙一心想要杀尽野人的狂热欲望冷却下来,他认识,这种主动攻击野人的计划不仅不能拯救自己,反而会彻底的毁灭自已。从此以后,他把小船开到了一个岩石下的小湾里,免得让人发现。

3、解救星期五(重点)

来到荒岛的二十多年,鲁滨孙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弄一个野人帮他摆脱孤岛生活。一天清晨,鲁滨孙发现三十个野人在沙滩上生火煮肉,他们正手舞足蹈,过了一会儿,拖出两个野人准备屠杀,其中一个俘虏趁机逃跑。鲁滨孙开枪打死了追杀俘虏的两个野人,解救了他,给他食物,并给他起名为“星期五”。

4、小岛上的战斗(次重点)

转眼之间,鲁滨孙在孤岛上度过了二十七年了。虽有“星期五”陪伴,但他对家的思念和重返文明世界的渴望更加强烈了。一天,“星期五”回来报告发现二十一个野人和三个俘虏。鲁滨孙带领“星期五”向野人开枪,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安顿好他们,鲁滨孙又萌发去旅行的念头。他从西班牙人那里知道,在“星期五”的故乡还有十六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等待救援。在西班牙人立下完全听从鲁滨孙指挥的誓言之后,鲁滨孙给他和老野人每人一枝枪和足够的粮食去拯救他的同伴。

5、鲁滨孙计算日期(重点)

在一个方柱的四边,每天用刀刻一个斫(zhuó)痕,每七天刻一个长一倍的斫痕,每一月刻一个再长一倍的斫痕。就这样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日月了。

四、人物性格分析表

主要人物
相关故事情节
性格特点
鲁滨孙
搭建房屋,尝试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仆。就这样,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不畏困难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鲁滨孙是一个资产阶级的“英雄”人物,恩格斯称他为“一个真正的‘资产者’”。“鲁滨孙”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星期五
学英语;接受基督教教义。
忠实、诚恳、聪明、勤劳、善良、感恩图报、尊敬他人。

五、积累与感悟

1、在岛时间:28年2个月19天。原型: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部分经历和航海家的记载。小说的主人公是鲁滨孙,被救的野人为“星期五”,后来,这一野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小说中描写的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是全书的精华。(注:本书中很多时间数字都经不起细究,因此有诸多说法,例如,做独木舟的时间一说五六个月,又一说两年,本资料从后者;又例如,救星期五的时间,因为原著中开始说“我来到这孤岛上已二十四年了。”又说“这样决定之后,我就经常出去侦察。我一有空就出去。时日一久,就又感到厌烦起来。因为这一等又是一年半以上。”“可是因为没有机会付诸实施,因此一直都毫无结果。这样大约又过了一年半光景。”因此有说24年、26年,本文从人教版梗概24年之说。)

2、鲁滨孙共出海四次。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英国伦敦,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浪;第二次出海是去非洲经商,这次他成功了;第三次出航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土耳其海盗,被俘虏,沦为奴隶,逃出后抵达巴西;第四次航行是去贩运黑奴,遭遇飓风,一连十二天,当行驶到南美洲一个岛屿附近时,船突然触礁,遂遭灭顶之灾。

3、鲁滨孙在流落孤岛之前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流落荒岛前的经历为他积累了一些必要的航海知识,使其在性格上逐渐成熟;另外,他在巴西做种植园主的经历和财产也为他以后的生活打下了物质基础。

4、鲁滨孙教会鹦鹉说话,书中鹦鹉一共说了两句话: (1)“波儿”( 鹦鹉的名字)(2)‘鲁滨孙!鲁滨孙!可怜的鲁滨孙!你这是在哪啊?你到什么地方去啦?”

5、荒岛上的天气分为两个季节:二月半至四月半(雨季)、四月半至八月半(旱季)、

八月半至十月半(雨季)、十月半至二月半(旱季)。

6、在孤岛上最初有什么与他做伴? 一只狗,两只猫,一只鸟,一些书。

7、他找到几本什么书? 祈祷书和《圣经》。(读《圣经》是鲁滨孙的精神支柱,他认为“有能力创造万物的上帝,当然有能力指引和统治万物”。在岛上,他为自己过去“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示悲痛忏悔”。)

8、大麦和稻子的种子是从沉船中的麻袋上抖落在土中的。

9、鲁滨孙的食物:羊肉、面饼、葡萄干、玳瑁蛋(海龟蛋)、野味等。

10、鲁滨孙在荒岛却没有丧失生存的希望,你有什么启示?①乐观精神;②善于总结思考;③即使在最不幸的处境中也能找到希望。

六、相关练习

1、鲁滨孙等人遇难时,船上有几个人?14人

2、英国著名作家笛福代表作品是《鲁滨孙飘流记》。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80字左右)。(鲁滨孙四次航海。第一次出海他几乎被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第四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在孤岛中生活了二十八年后重返英国。)

3、《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主人公鲁滨孙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4、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靠自己巨大的热情、坚韧的毅力、艰苦的劳动、顽强的拼搏,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5、下面是一段外貌描写的人物是谁?说出他的性格特点。

他是一个眉目清秀、修短合度的汉子,四肢长得又直又结实,但并不粗大;个子很高,处处长得很匀称;年纪看来大约二十六岁。

他是星期五(2)性格特点见人物性格分析表(答出其中二点即可)

6、《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写日记时把荒岛命名为绝望岛,他把他的仆人起名为“星期五”,是因为:鲁滨孙是星期五那天救的他,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7、书中的主人公曾经在哪个国家做过烟草生意而发财? 巴西

8. 在“奴隶生涯”中,鲁滨孙被留在了谁的家里做奴隶?海盗船长 (摩尔人)

9.他刚刚到岛上时思考了哪些问题? ⑴生存问题 ⑵物质问题 ⑶精神问题

10. 鲁滨孙在从摩尔人手中逃亡时,把一个小孩留了下来,那个小孩叫什么名字?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名著阅读辅导:西游记
  • 下一篇:名著阅读辅导:水浒传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名著导读《水浒传》知识点梳理及训练名著导读《水浒传》知识点梳理及训练

    部编版语文九下名著导读:《简·爱》部编版语文九下名著导读:《简·爱》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