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教学说课

《童趣》说课稿

作者/曹斌锋  日期/2011-09-29  浏览/639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从这一点出发,我设计了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第五课《童趣》的教学方案。在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导语时,我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并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联想名人的童年趣事,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2.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感知课文、积累知识,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探究学习并进一步延伸扩展,最后谈阅读收获。

3.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在感知和积累阶段,我让学生自己尝试诵读、翻译;在品读赏析阶段,我让学生自主感受精彩语句赏析;在探究学习阶段,我又让学生自主选题、合作研究;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让学生针对文章写作方面的特点自由发表见解,所有这些,都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4.从终身学习的观念出发,加强学法指导,为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于是,在感知积累阶段,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积累;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进一步把握课文,强调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运用,做到读写结合。

5.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注意吸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精华,既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又决不忽视基础知识教学。在这一堂课中,我用了近一半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和文化常识,并在延伸拓展中介绍了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在设计中,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能力的训练;既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又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在最后的结语中,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将这种情感目标直接展示给了学生。

总之,我认为这个教案,在过程设计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秉承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其指导思想与新课改的目标完全相吻合,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课改教案。当然其中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课文特点:

《童趣》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叙述的是作者沈复对自己小时候所见到的平常景象、事物进行联想想象,使景象变得美丽奇特,从儿获得一种物外之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时做到读者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语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七年级的学生又刚接触文言文,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把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朗读训练。

《童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一篇充满奇思妙想、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达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

2.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本文是七年级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充满童真童趣,是一篇很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引起学生的同感,诱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散文。本课如果教学成功,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抓住文眼“趣”字设计成“趣读课”,分为四大板块:译读激趣——析读品趣——理读积趣——想象创趣,以一个“趣”字为线条统领全文。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有朗读训练、积累词语等基础知识方面的落实,也有结合学生体验和经历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正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童趣》是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虽说全文只有二百多字,可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是有相当的难度,依据这一学情,我拟用两课时来完成课文的教学内容,并根据课程目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和谐统一的要求,设置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和语汇。

2.借助工具书,疏通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感受作者纯净的童心和纯粹的心灵,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其中第一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标“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的要求,本课安排以下目标。

1.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方法,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2.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

3.体验生活,爱惜生灵,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言字词,掌握诵读方法。

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说教学方法

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文言语感培养的关键在于朗读。为此,我主要采用朗读法,通过“读准字音——读懂内容——读出情趣”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1.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并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初步培养语感。在朗读方法上,我主要从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习以点拨和指导。

2.组织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复述,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体验物外之趣。副标题

四、说学法

教学、教学,教师的教就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宏观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应通过朗读、翻译、积累和运用来学习文言文,在微观方面,我侧重指导学生在翻译文言文词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如增添法、替换法、保留法等),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两者同源异流,所以不难学,要树立信心。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的方法有“三要”:

(1)要熟读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诉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2)要自己用心领悟,把“言”和“意”融为一体,

(3)要主动积累词汇。

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扫清文字障碍;训练朗读语感;探讨课文内容。

第一板块:译读激趣

(一) 设置情景,导入课文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虽然短暂却令人回味无穷。也有人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不管怎么说,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解好奇和幻想,而每个人都有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己的童趣。

(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文学习

1.简介作者、作品: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童稚(zhì) 藐(miǎo)小 项为之强(jiāng) 鹤唳(lì)云端

怡(yí)然称快 凹(āo)凸(tū) 土砾(lì) 壑(hè) 庞(pá)然大物

虾(há)蟆(ma)

(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学习。)

3.齐读文章,读好停顿,体会情感。

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方法:和语意语言结构一致;虚词放开头领起下文的。)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9)盖 / 一癞虾蟆。

(明确这些停顿后,再放声朗读,读好停顿,自然体会出感情了。)副标题

第二版块:寻读品趣

1.设置问题,分组讨论

①挑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句。

②在这句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③沈复童稚时的“趣”在哪里?(文章从哪三方面来写童趣?)

(让学生按小组第一次合作探究,然后向全班展示。)

教师归纳明确: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两眼能受强光刺激,又视力极佳,更善于观察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眼前出现想象中的画面之后的惊喜。)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看得出神,陶醉其中,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4)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徐喷以烟”之举,非童稚不能为也。作者创设了美妙的意境,表现他的好奇心和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小小素帐中,竟出现“鹤唳云端”之奇观,能不为之“怡然称快”?)

(5)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小孩的眼光,在前面想象的基础上,看癞虾蟆自然是庞然大物了,所到之处,山为之拔,树因之倒,这是大词小用;观二虫斗兴趣正浓,忽被蛤蟆破坏,岂有不怒之理,写出心情和神态;惩罚癞虾蟆,可能是为小虫复仇,也可能破坏自己的审美情趣,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通过学生讨论——阐述,然后老师分析——归纳;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小结:(阐明所谓的“物外之趣”)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3.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寻找、整理文中重点字词句

①通假字

②一词多义。如:观、为、之、其等

③成语并解释大意(参考习题二)

④省略句并翻译。

(3)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作业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基础能力的提高,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充分准备。)副标题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积累文章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物外之趣。

一、检查作业、抽查背诵

二、第三板块:理读积趣

1.这个板块就是以课文知识点为核心,对文章进行梳理、整理式阅读。整理的内容有:

①音同形不同的字

②义同字不同的字

③字同义不同的字——一词多义

④通假字

⑤成语

⑥省略句

⑦其它重点词语

2.整理内容大致如下(可以小组接龙、竞赛回答):

①音同形不同的字

砾——唳   鹤——壑 向——项

②义同字不同的字

察——观——视——见    唳——鸣    素——白

③字同义不同的字——一词多义

观:昂首观之       (看)

作青云白鹤观   (景象、景观)

察:明察秋毫       (看到、看清)

必细察其纹理   (观察)

神:定神细视       (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       (感受、想象)

时:余忆童稚时     (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之:昂首观之       (代词,它。指蚊子)

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心之所向       (主谓助词)

驱之别院       (代词,它。指癞蛤蟆。)

为:项为之强       (因为)

以丛草为林     (当作,作为)

二虫尽为所吞   (被)

以:徐喷以烟       (用)

以丛草为林     (把)

其:必细察其纹理   (代词,指所观察之物)

蹲其身         (代词,指自己)

神游其中       (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④通假字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⑤成语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⑥省略句

蹲其身,使与台齐([我]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省略主语、谓语)

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抽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省略宾语)

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省略主语)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为之怡然称快 ([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⑦其它重点词语

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所以)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私,暗自、暗暗地) (于,在)

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抽打。)

(在这个板块中通过学生的探讨合作,教师的点评分析,让学生积累课文知识点,扎实文言基础。)副标题

三.第四个板块:想象创趣

1、分组朗读,读出感情,然后请学生上台展示。

文中的“我”之所以感觉到“趣”,全在一颗充满纯真的童心。让我门练习读出感情,可上台展示。

2.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第三次合作探究: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对沈复所回忆的“童趣”有何看法?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给予鼓励)

(在这个板块的设计主要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富于联想和想像,运用自己的审美能力,发现美,认识美。)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一篇表现童趣的文章,摘抄部分内容。

2.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诗意,冰心称赞童年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以“童年”为话题,写一则短文,长短不限。

总之,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把传统的朗读和背诵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让学生在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乃至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应有的训练。

(附板书):

蚊                 联想          鹤唳云端

草丛             想象          林兽丘壑

蛤蟆                               庞然大物

物外之趣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爱莲说》说课稿
  • 下一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说课稿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中学语文万能说课稿范文中学语文万能说课稿范文

    朱自清《春》说课稿朱自清《春》说课稿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