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话“年”
作者/青杏 日期/2012-01-16 浏览/737
提起“年”,人们是再熟悉不过了。与“年”有关的词语可谓张口皆是:年月、年头、年间、年关、年节、年景、年鉴、年轻、年长、年幼、年薪、年费、年底、年代、年度、年货、年华、年货、年纪、年级、年产、年轮、年成、年初、年代、年度、年份、年富力强、年复一年、年过半百、年久失修、年老体弱、年逾古稀、年轻力壮、年复一年、年深月久、年头月尾、百年好合、三年五载、百年树人、长年累月、忘年之交、百年难遇、猴年马月、成年累月、百年大计、一年半载、百年大业、人寿年丰、虚度年华、岁稔年丰、风烛之年、遗臭千年……还有很多我们不常用的“年”字词语,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再看,农民要盼好年景,白领最盼涨年薪,人们怕年迈,老人盼年轻;新婚希望百年好合,新年要祝人寿年丰,理想实现就怕猴年马月,名声不想遗臭万年,生活切忌虚度年华,……可见“年”与我们是多么的密切!不管是公历还是农历,我们谁也离不开“年”的伴随。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年”充满了感情和激情;也可能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般给“年”赋予了那么多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人们在忙年过年的过程中,让这种“年”文化千年传承着,并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到底何谓“年”?
“年”的古字为“秊”,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本义:年成,五谷成熟。《谷梁传•桓公三年》中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年”又指一年的收成,《孟子•梁惠王上》:“凶年免于死亡。”“年登”指谷物丰收;“年荒”指谷物歉收;“年丰”指年成丰收;“年饥”就是年成荒歉;“年灾”就是自然灾害啦。
甲骨文“年”字写法 | 《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年”字写法 | 《六书通》中的“年”字写法(一) | 六书通》中的“年”字写法(二) | 金文“年”字写法 |
“年”还是时间单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孟子•滕文公上》中说:“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道齐国纳谏之生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现代汉语中的“今年”“去年”“年把(一年左右的时间”“年根(方言。年底”“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等多指时间而言。“年“又指朔数。即我国的农历平年为十二个朔望月,闰年为十三个朔望月。像“年脚下(年尾,年底)”、“年集(阴历年底的集市)”都是这个意思。
“年”的另一个常用意思指年节。《儒林外史》中写道:“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像我们常说的“过年”、“新年”、“拜年”、“年酒(为祝贺新年邀请亲友吃的酒席)”以及“年敬(年礼,年敬送的礼物))”、“年开(谓新年开始)”、“年对(春联)”、“年羹(过年时吃的羹汤)”、“年团(过年吃的团子)”都是之“年节”而言。
“年”还有“年纪、岁数”的意思。“年且九十”(《列子•汤问》)、“时年七岁”(《世说新语•方正》)、“周处年少”(《世说新语•自新》)、“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韩愈《师说》)、“(方仲)永生五年”(王安石《伤仲永》)中的年皆为“年纪、年龄”之意。诸如“年计(年纪,岁数)”、“年腊(年纪,岁数)”、“年齿相等(年龄相当)”、“年齿相悬(年龄相差悬殊)”、“年台(对同年的尊称)”、“年朽(年纪衰老)”、“年位(年龄和爵位)”、“年次(年龄的顺序)”、“年侵(年纪渐老)”、“年高望重(年纪大,名望高)”、“年期(年纪的期限)”、“年辈(年龄和行辈)”、“年德(年龄德行)”也都是“年纪、年龄”之意。
“年”还指“寿命”即“一生的岁数”。《世说新语•品藻》中说:“人固不可以无年。”中的“年”值得就是寿命。又如:“年寿(人的寿命)”、“年力(年龄与精力)”、“年迫日索(老年逼近,余日不多)”、“年祚(人的寿命;指立国的年教)”、“年衰岁暮(年纪衰老,寿命将尽)”、“年在桑榆(比喻垂暮之年)”、“年运(年寿和气运)”都是指人的寿命而言。
“年”还指“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像: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年艾(年老。五十岁叫艾)、年耆(年老)、年衰(年老)、年弱(年轻)、年暮(晚年)等等,都是此意。
“年”还有“年代”的意思。如:年世(年代、年数)、年候儿(方言。年头儿、时代)、年湮世远(谓年代久远)、年韶(指美好的青春时代)、年名(年号名)等。
“年”有时指“日期”,是某一确定时间。如:年庚(泛指年份和日期);年时(当年,往年时节;去年);年劳(任职的年数和劳绩)。
“年”还指“岁月”,泛指时间。如:年灾月晦(倒霉时运);年年防俭,夜夜防贼(随时要想到意外与不利);年所(年数);年律(年月,年岁);年流(年光流逝);年深(时间久长);年运(谓岁月不停地运行);年赊(年月长久);年数(泛指时间)。
“年”还用以指有关年节用的物品。《红楼梦》中接袭人家去吃年茶,这年茶,特指过年时专用的茶哟。再如:年帖(春帖);年物(农历新年用以馈赠亲友之物);年春(新春);年茶(指年节聚会吃的果茶)。
“年”有时指科举时代同科考中者互称。《儒林外史》中张敬斋说给范进的话:“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就是这个意思了。
还有:年家(称同科考中者的家庭);年伯(对与父亲同榜登科而年长者的尊称);年谊(同年登科的关系);年侄(年兄之侄);年叔(对与父辈同榜登科而年岁较小者的尊称)。
“年”也有“每年的”意思。像:年产量(指一年生产的数量);年年岁岁(每年);年计(年度预算);年租(每年的租税);年芳(指美好的春色);年柳(春柳)等等。
“年”还是一个姓氏呢,你知道吗?副标题
看来,“年”的意思还真丰富!岂止,“年”还有一些传说故事呢!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十分凶猛的动物就叫“年”。到了大雪封山的季节,在饥饿难耐的时候,总是趁着夜色悄悄的潜入人们居住的地方,偷食牛、羊之类。有时还会残忍的将人吃掉,为此人们想了许多的方法:起初大家点起火把,在夜里集体大声的喊叫,可这样人们也无法睡眠休息,在疲劳之后,还是无法阻止“年”的侵害。之后,人们又用轮流敲打器物的方式,也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后来到了这一年的最后一天的夜里,值守的人在火堆将要熄灭的时候,恰好发现有几只“年”正步步逼近过来,眼中射出贪婪凶狠的光芒。有一个人情急之下,急忙抢起附近一堆竹枝扔到火堆上,很快伴随着火势的增大,火堆里发出了持续不断的“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已经近在咫尺的“年”被突如其来的爆响给吓坏了,这是它们从未经历的事情。伴随着声音清脆,高低起伏的爆响,一些带着火的碎竹四处飞溅。一只“年”的毛发很快就燃烧起来,瞬间一股皮焦肉糊的味道弥漫开来,“年”们的眼中透露出惊恐与痛苦,纷纷掉头,以最快的速度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虽然四溅的火花让值守的人也受了伤,但大家发现用燃烧竹子的方法对付“年”很有效,便连忙相互转告了这个方法。从此人们每到大雪封山的季节,便采用夜里燃烧竹枝的方法,彻底解决了“年”给人类带来的困扰。为了庆祝人类的胜利,每年的岁尾,大家成群结队的聚到一起;一边燃烧起爆竹堆,一边远远的围着火堆载歌载舞,再也不用担心“年”的危害了。再后来,人们发明了火药,又发明了用纸卷起的可以发出燃烧竹子一样响声的鞭炮。为了纪念竹子对人类巨大的帮助,人们把鞭炮称为“爆竹”;它不但驱走了邪恶和黑暗,还总为我们迎来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年”给了我们带来吉祥平安,所以人们期盼它,并认真的用许多的行动去迎接它的到来。进了腊月门,每家的主人们便开始为迎接新春佳节到来而筹划着。第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农历二十三的大扫除了,有的地方叫“扫屋”,有的地方叫“扫房”,还有的地方叫“扫灰”。既以崭新的环境迎接新年的到来,又有“扫秽”之意。
大扫除结束后,集中时间要做的还有做过年的馍馍,油炸面食和“宰生打冻”的工作。在北方,有的蒸黏饽饽(年饽饽),炸油炸糕。除夕要吃饺子、守岁,初一要拜年……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年”才算过完。
过一个像模像样的春节,除了做好上面的几项准备工作之外,人们还要准本基本的菜蔬、肉、蛋之类。不单单是自己食用,也是招待客人所必须的。除了这些还有家人添置的新衣,甚至是利用过年期间添置的一些大件的商品,如买电视、汽车等等。不但给家庭带来喜气洋洋的气氛,也让来访的朋友体味感受到主人家生活的美满幸福。至于春联啊,福字啊,年糕之类更几乎是家家必购之物,体现了中国年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悠久传承。
年就像一个终点,让人们期待,当时近岁末,人们的心弦更会因为它而紧绷。进入腊月门以后的腊八节,之后的辞灶节(小年),一步步的提醒着你,年到了,近了,而当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响起鞭炮声时,人们则忽然意识到:哦,年到了!。
年来年去,对于短暂的人生来说,年是不老的,所以没有人把年当成终点,而更愿意把它作为起点。那一声一声透过沧桑岁月的爆竹声送走的是一年收获的喜悦,迎来的是新的一年的希望与祝福。
年,中华民族一代代传承,永不消失、内涵日益丰富的传统节日!
年,已经走出中国,正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