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奇闻轶事

有趣的“筷子文化”

作者/佚名  日期/2015-02-05  浏览/757


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相当久远,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古人便开始使用筷子了。几千年来,有关筷子的说法、用法和忌讳等等,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箸文化”(筷子文化)。

筷子的最早记载始于何时?

《说文解字》中称:“箸,饭攲也。”

这东西在古人眼里并不一般,《说文解字》中称,“箸,饭攲也。”攲在古人眼里是一种奇巧之物,不仅西方人觉得中国的筷子不可思议,就是古代中国人自己也觉得筷子的发明很绝。

现在流行的“筷子”叫法,在明代以后的文献中才较多出现,开始叫“快儿”、“快子”。被引用较多的说法,是陆容《菽园杂记》中有关时俗的记载。那时水上行舟之家讲究避讳,以吴中(今苏州)一带为甚,如忌讳“翻”、“住”等字眼,于是称“幡布”为“抹布”,“箸”为“快儿”。

明人李豫亨在《推篷寐语》中则是另一种说法,他认为船家将“箸”称为“快子”,并不是“箸”与“住”谐音,而是“箸”与“滞”谐音。“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船家取意行舟快如飞,久而久之便喊开了,“快子”按文字学规律,渐渐变成了“筷子”。

古人使用筷子有哪些规矩?

《翦胜野闻》记载:“唐肃侍膳 “拱箸”遭朱元璋严惩。”

在古代,吃什么食物时该用何种筷子都有说法。《礼记·曲礼上》是这样说的,“饭黍毋以箸”,意思是吃米饭时不能用筷子,而用匙羹吃。在羹里有菜的时候,才动用筷子——捞夹,即所谓“羹之有菜者用。其无菜者不用”。如何用筷子,可谓规矩多多。

现在不时能看到的两人用四只筷子同时夹菜,这在古代是不允许的。古人认为这种动作叫“截筷”,与收纳骨灰时的动作相似,不吉利。古人吃饭时还忌让人停下筷子,“停筷”是针对死人的。人死后会在棺前放最后一碗“饭”,并将一双筷子直插饭上叫“供筷”,这样才停下筷子。因为这种忌讳,吃饭时是不能将筷子插在饭上的。

在正式场合,连筷子的摆放都要注意。如筷子横放在碗或碟子上,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食,诸位慢用”。而在湘西一些地方,如果表示不再就食,则将筷子十字交叉,放在碗上,表示“实在吃不下去了”。还有的地方,如果将筷子放在碗的左边,即表示已经吃饱。

这种民间用筷礼节,一般在熟人、平辈中间使用,不同身份、辈分之间要慎用,如晚辈不能在长辈“横筷”之前放下筷子。明初,一位名叫唐肃的大才子,万分荣幸地被明太祖朱元璋叫来“侍膳”,但因“拱箸”,即摆放横筷而遭朱元璋严厉惩处。明人徐祯卿笔记《翦胜野闻》中记述了此掌故:“(唐肃)食讫,拱箸致恭为礼。帝问曰:此何礼也?肃对曰:臣少习俗礼。帝怒曰:俗礼可施之天子乎?”结果,本因“失朝坐免官”的唐肃被定罪“大不敬”,罚到朱元璋老家濠州守城去,即所谓“罪坐不敬,谪戍濠州”一说。

归纳起来,民间关于筷子的禁忌有十多项:忌“三长两短”,两只筷子要长短一样;忌“仙人指路”,使用筷子时食指单独伸出不好,老北京称之为“骂大街”;忌“品箸留声”,不要将筷子在嘴里来回嘬;忌“击盏敲盅”,乞丐讨饭才会这样;忌“迷箸刨坟”,用筷子在盘里翻来翻去;忌“泪箸遗球”,夹菜时把汁滴在桌上或其他菜里;忌“乾坤颠倒”,两只筷子大小头颠倒;忌“定海神针”,将一只筷子插在盘里菜中间;忌“当众上香”,把筷子插在饭里送给同桌……

结婚陪嫁筷子有何说法?

民间流行吉语 “筷子快子,快快生子”

在不同场合用不同颜色的筷子,如喜事用红筷子,而丧事忌讳,要用白筷子,表示对死者的尊敬。一双筷子要同一色,如果用杂色筷,预示家庭不和。

筷子在古人的婚姻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北京在内,过去女孩子出嫁时,在给女儿的嫁妆中,总少不了筷子。这种风俗,一般认为出现于宋代,当时男女双方家长议定孩子的婚事后,女方父母一般都送盛水的坛子一对,内放活金鱼四尾,并附上筷子两双。其寓意是:金鱼,谐音“金余”,祝愿一对新人钱多多;水的意思是,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筷子则有两种含义,一是祈子,取民间吉利语“筷子快子,快快生子”。在广东潮汕地区,至今仍有新郎新娘入洞房时要喝桂圆汤的风俗,但吃桂圆不用汤匙,要用红筷子,意思是“快生贵子”。

另外,结婚陪嫁筷子还有希望小夫妻以后成双成对,永不分离之意。在陕北农村,男方迎亲时必带一只内装米的宝瓶,到了女方家后,由新娘的父亲把宝瓶里的米炒熟,用香和艾草把口封住,此举表示“相爱”。再取出一双红筷子,用红头绳拴在瓶口上,递给女儿,并对女儿女婿说:“你们要像筷子一样成双作对,永不分开,‘快快’活活过日子。”

银筷子为何备受古人青睐?

《本草纲目》记载:“用银器饮食,遇毒则变黑”

筷子主要是用竹子和木材做的,但也不乏各种高档、珍贵材料做筷子。如“象牙筷子”,在上古商代时即已使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一说。

从考古出土来看,除了竹木筷外,还有兽骨筷、玉石筷、金属筷,其中以金属筷子为多,如金筷、银筷、铜筷、铁筷、铅筷等。犀角筷、银筷被古人赋予验测食品安全的功能。较早出现筷子验毒说法见于《飞燕外传》,此书记述汉成帝刘骜与皇后赵飞燕淫乱之事,旧本题汉伶元撰,其中有“文犀辟毒箸二双”的文字。

所谓“文犀辟毒箸”,即是用犀牛角做成的筷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犀”条有这样的记载,“犀角,犀之精灵所聚,足阳明药也”,所以“犀角能解一切诸毒”。

犀角是一味中药,但用之做成的筷子能“辟毒”也许并不靠谱,银筷子被常用倒是事实。古人认为“银能验毒”,宋代法医名著《洗冤集录》中,便有用“银针验尸”的做法。明清时期人们尤其相信银筷子验毒灵验一说,《本草纲目》“生银”条称,“今人用银器饮食,遇毒则变黑;中毒死者,亦以银物试探之。”

银验毒在明清时期的生活中确实存在,《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凤姐吃饭时便对乡下来的刘姥姥说,“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得出来……”

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银筷子更为古人青睐。不过,在清朝御膳房,给皇帝供食时所用的验毒工具不再是银筷子,而改用“银板”,或直接用银盘盛装。

筷子的迷信说法有何依据?

《太平御览》引《相书》曰:“五指用箸,大富贵也”

筷子在古人眼里并非仅仅是餐具,古人还认为筷子有神性,常通过筷子来观察和分析人生和未来。《太平御览》引《相书》上的说法,称“人,三指用箸者,自如;四指用箸,贵;五指用箸,大富贵也。”显然,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因为一般人使用筷子大都是五指联动的。

实际上,筷子在古代常被当成占卜工具,叫“箸卜”。唐末五代时的南唐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便流行箸卜,宋初徐铉《稽神录》中即记录了这一说法:“会正月望夜,时俗取饭箕衣之,衣服插箸为觜,使画盘粉以卜。”

箸卜过去在岭南等地很流行。唐人郑熊《番禺杂记》中称,“岭表占卜甚多,鼠卜、箸卜、牛卜、骨卜、田螺卜、鸡卵卜、蔑竹卜,俗鬼故也。”在古代广东人眼里,不只筷子,其他什么物什都能成占卜工具。

过去在浙江宁波、江苏高邮等许多地方,妇女有“请簸箕姑娘”的风俗,也是一种“箸卜”,其方法是这样:用簸箕兜绉纱,插一只筷子,两个小姑娘抬着,可以卜问命运,以筷点桌,得双数就是吉兆。

在筷子的占卜系统中,“请筷子神”最为简单,所以在民间极为流行:用三四只筷子,蘸湿,使并立于水碗中或灶上。立箸过程中,口中不停地念叨不同神灵的名字,筷子立定时所念叨的神,就是“值班神”,要礼敬之,祈求其庇护。实际上,这种箸占无异于筷子游戏,不必当真。

中日韩三国筷子文化有何异同?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据历史学家考证,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毗邻的日本和韩国,在效仿中国筷子的同时,又出现了符合各自国情的筷子。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其造型设计十分适合东亚的饮食习惯。受古代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居民也学会了用筷子进食。使用筷子进食是一种文化,尽管今天中日韩三国都有使用筷子进食的文化,但由于历史和本土化的影响,筷子在三国之中均不尽相同。

日本:日本的筷子是相当短,而且筷子尖非常的锋利。他们使用的是木筷子。

中国:筷子很长很厚重,筷子主要是木质的,当然有些地方也会用塑料筷。

韩国:筷子很扁平,一般是金属筷子。

为什么他们的筷子长宽各不相同?

日本:日本人在吃饭的时候喜欢用筷子夹碗,所以他们不需要长筷子。

中国:日本和韩国很少使用传统的餐椅,但是在中国,吃饭和坐都是用传统座椅(西式)。所以,由于盘子离的比较远,人民使用很长的筷子。跟韩国人吃米饭使用勺子不同的是,中国人甚至在吃米饭使用的也是筷子。因此他们的筷子不仅长而且很厚实。

韩国:韩国筷子,既没有中国筷子长也没有日本筷子短。既可以夹起豆子又可以在小碟子里面撕开泡菜,筷子更细。

为什么这几个国家的筷子制成材质有所不同?

日本:日本人经常吃鱼,用筷子的时候没必要用很大力气,所以筷子尖很锋利。并且木筷子很结实,能够满足日本人的需求。

中国:在这三个国家中,中国吃的是最油腻的。木筷子夹住食物的时候,可以防止打滑。

韩国:韩国人吃饭的时候,除了米饭和汤,其他全都用筷子。所以他们在使用筷子的时候需要用很大力,因而韩国人习惯使用金属筷子。

三种筷子中哪一种使用难度最大?

日本:由于日本筷子很短,所以很好掌控。再加上,制作筷子的木质不是很光滑,所以对外国人来说日本筷子是他们当中最方便使用的。

中国:因为中国的筷子较长所以不方便使用。然而他们一般吃的比较多,所以夹起食物不是问题。

韩国:韩国筷子细小又重,所以对外国人来说是最难使用的。不过如果使用韩国筷子对你来说很容易,那么中国日本的筷子那就绝对不是问题。

号称深谙“筷子文化”的国人每每在提起“筷子”的话题时,就会自豪地忽悠世界曰:早在距今3000年前,吾上邦中华就已经出现了由象牙精工而制的象牙筷云云。

中国是筷子的鼻祖,相传大禹是世界上使用筷子的第一人。作为一个文明、一个时代的象征,大禹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大禹时代的人是最早使用筷子的”。

由古之“箸”到今之“筷”,筷子经历了漫长的三千年演变史。筷子流传至今,国人所赋予它的讲究也颇多。

中国人使用筷子很讲究,有礼仪上的讲究,也有禁忌上的讲究。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不要用嘴含住筷子,不要用筷子指着别人,不要把筷子插在米饭中等等,这是礼貌,祖先传承给我们的礼貌。

与筷子有关的民间禁忌也有很多,比如在用餐过程中桌面上不能摆放长短不一的筷子,造成“三长两短”的局面。这是很不吉利的,寓意着“死亡”;又如用筷子敲打碗盘,民间就有“敲碗敲筷子,讨吃一辈子”的说法,寓意着“贫穷”。

中国使用的筷子长而直,末端是钝的,这大概是体现了汉民族普遍不具攻击性的特点吧。

 

日本也是用筷大国。研究日本人的筷子文化,让我们颇觉欣慰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已不知“箸”为何物时,是日本人替我们守护了这份筷子文化的传统。

不过筷子到了日本后,在使用上已渐渐地有别于中国了。首先,在造型上已短于中国筷子,并且以圆尖头的居多。

日本的筷子比起中国是要短一些的,从粗到细,到了末端就成尖的了。这跟大和民族的特性也很相似,他们很有攻击性。

比中国筷子短,据说是源出日本人大都是吃“定食”即份儿饭,用不着长筷之故。而筷子演变为尖头,则是由于日本人善食鱼,用尖筷易于剔鱼刺之故耳。

其次,关于筷子的禁忌更多了。日本人关于筷子的禁忌不是源于迷信,而是日本人的繁文缛节太多了,连吃个饭的礼节也比别人多。

据说日本有25种有关筷子的禁忌,国人和日本朋友吃饭,一不留神就可能犯了别人的禁忌。

再次,日本人用的筷子以木筷子为主,也有使用卫生筷。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人不会用自己国内的树木制作一次性的筷子。

日本使用的卫生筷多从中国或者东南亚进口,日本人在本国的环保上很会打小算盘的。

 

我们的另一位或可说是两位邻居南北韩,也是用筷大国。只不过是筷子到了半岛,半岛人抛竹弃木,把它全弄成金属制的了。

在半岛上,过去是大王、大臣和富人用金银制筷子,而普通百姓只能用铁制的筷子。而今天则改为了以漂亮的不锈钢制筷子为主流。

虽不知金属制筷子有何高级,但据韩国朋友讲,过去的朝鲜,即使再穷的人家也要拥有一套金属制的筷子、碗和汤匙儿等。

不用木筷和竹筷,据说是因为半岛料理以“红色”见长,长期使用木筷或竹筷,会使筷子头部染上红红的颜色而遭废弃之故。

也有的说是因为半岛人爱吃烤肉,才发明了最适合吃烤物的金属筷子。不管怎么说,半岛上人用的餐具刚一接触,还是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虽然吃起来是辣辣的、热火朝天的。

据韩国朋友讲,与中日不同,朝族人吃饭从不端起碗来,而是以筷撮起碗中饭进食。因为在半岛“捧碗”即“要饭”之意也。

我们用不惯韩国筷子的原因主要是它的造型。韩国人的筷子不是中国的圆柱体,也不是日本的上粗下细,而是扁平的长方体。

初次使用很容易在夹菜的时候,筷子从手中丢落。说实话,每次看到韩国人用的筷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两个字:棒子……

 

以桌上用筷来看中日韩的用筷习惯也颇有趣。中国人向来是家族混用筷子的,非但如此,家庭成员之间更是以自己的筷子互相夹菜让菜,看上去好像有点不卫生,但却透出了一股浓浓的亲情。

日本人家庭则与中国正相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餐“专筷”,是绝不可乱用的。都是定食,也就没有了互相夹菜谦让的习惯。卫生了,但感觉亲情也被“卫生”掉了。

韩国人在桌上则与中国人很近似,一顿饭会吃得热火朝天亲情四溢,情至浓处,又管他筷属何方。

 

中嶋嶺雄在其《日本人和中国人在这里大不一样》中分析道:日本人之所以钟情一次性卫生筷,是因为日本人骨子里有源于安土桃山时代的茶人山上宗二发明的“吃茶”心得的“一期一会”之心境。

而中国人喜欢用用了洗洗了再用的长筷,则说明了永不绝望的具有忍耐力的民族性、持续性和强力的粘着性等。

至于朝鲜半岛普遍使用金属筷,则反映出了居于大陆和岛国之间的半岛的折冲性和半岛地带的悲情情结。

中国和朝鲜半岛如何暂且不说,只说日本人竟然把用一双一次性卫生筷子吃饭都提升到了“一期一会”的近似于“一生只有一次”的认识上去,那这日本人活得倒确实够悲情的了。

不过,在使用筷子的某些习惯上,比如,中国忌以筷敲碗,日本也有忌敲筷一说,韩国则干脆吃饭就不端碗了。

中日韩倒是极其相似。说穿了,都是忌讳变成“要饭的”或“乞丐”之说。看来,在这一点的认识上,三国倒是高度地统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自然界植物趣闻集萃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自然界植物趣闻集萃自然界植物趣闻集萃

    四川省一村庄轰隆隆响6昼夜后现直径20米天坑(图)四川省一村庄轰隆隆响6昼夜后现直径20米天坑(图)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